盛氏治疗气病证候,总离不开直接或间接地调理气之偏胜,气化之紊乱,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和运转,则诸气病可迎刃而解。

在《调气论》一书中,提出了方药调气、针刺得气、气功调息和太极拳运气等四种调理气机的方法。这里重点对方药调气一法进行探讨。

如气不足而致的气虚之证,当采用补气益气;

气虚下陷者则当补而升之,气脱不固者则又当敛气固脱。

气有余而致的气实证,又当视其证候,分别采用宣气、镇气、降气、行气或破气等不同治法。

如气郁气滞者,当予行气解郁;

气结者则当宣气散滞,甚或破气散结;

气逆者则又当镇气降气。

为了删繁就简,从博返约,临床上可将调气诸法,概括为:补气、疏气、升气、降气等四类:气虚则补之,气滞则疏之,气陷则升之,气逆则降之。在补气类中,有补益中气,补气升提,补养肺气,益气固表,温补肾气等法;在疏气类中有疏肝理气,和胃理气等法;在升气类中有升提中气,升降气机等法则;在降气类中有降气宽胸,降气止呕,肃降肺气,平降冲气诸法。

兹将盛氏在临床上常用的调治气病的法则方剂概要总结如下:

健脾益气———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健脾理气———香砂六君子汤、异功散;

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益气生津———生脉饮;

益气清肺———人参蛤蚧散、补肺汤;

温补肾气———肾气丸;

补肾纳气———参蛤散、人参胡桃汤;

回阳益气———参附汤、保元汤;

益气补血———归脾丸;

补气温中———理中丸;

补气活血———补阳还五汤;

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

和解益气———小柴胡汤;

行气解郁———越鞠丸、半夏厚朴汤;

疏肝理脾———四逆散;

疏肝理气———逍遥散;

理气和中———二陈汤;

温中行气———厚朴温中汤;

清气化痰———清气化痰丸;

行气导滞———木香槟榔丸、木香导滞丸;

行气散寒———良附丸、暖肝煎;

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金铃子散、丹参饮;

理气养阴———启膈散;

行气止痛———加味乌药散、七厘散;

化气行水———实脾饮、五苓散;

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补中升陷———举元煎、升陷汤;

补中降气———大半夏汤、四磨汤;

和胃降气———半夏泻心汤、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

温肺降逆———射干麻*汤;

降气化痰———旋复代赭汤;

降气平喘———苏子降气汤、定喘汤。

I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网络。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tz/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