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田园美景、品农家美味、住乡村民宿,这个“双节”,乡村游成为不少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入住博后民宿,成了市民、游客打开三亚“双节”的新方式。

一组数据,再次刷爆博后民宿游热度。10月1日至8日,博后村累计接待人数人次;平均入住率91.49%;平均房间价格元到元;累计旅游总收入万元。

飙升的数据说明博后村民宿实现了预约“暖”起来、经济“醒”过来、消费“旺”起来的态势。动起来、忙起来、火起来的博后呈现出三亚精品民宿强大的经济韧性与活力。

动起来,“爆款”民宿成了“限量版”

仔细梳理博后村8天的旅游接待情况,10月2日至5日入住率超99%。而入住民宿的客人所在省份排在前6名的分别为四川、广东、湖南、山东、浙江、海南,省外游客占93.6%。高增长的数据背后,折射出博后民宿成为三亚文旅市场的现象级旅游产品。

个性化的环境、沉浸式的体验、特色鲜明的服务内容,让博后民宿成为游客在三亚休闲度假的生活方式之一。

入住特色民宿,品味“乡愁、乡俗、乡味”。风格迥异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从网红风的“宿约”,到简约风的“木禾忆舍”,再到古典风的“朋伯乐”,现代主题风、北欧简约风、中国古典风……每家民宿推出堪比五星级酒店的服务,让博后村快速成为网红村,全速吸引流量,激活乡村经济增长点。

入住特色民宿,追寻诗与远方。徜徉在玫瑰花海里,惊叹盐碱地里开出的玫瑰花。传统的黎族服装,经过精心打磨设计后绽放时尚之光。传统的手工艺品成为博后“伴手礼”,文化成为博后乡村振兴最美的注脚。

10月7日晚,三亚博后村“莫言莫语”民宿,游客在池畔清吧欣赏乐队演出。

入住特色民宿,品尝特色美食。黎族特色稀饭、椰子鸡汤、海南粉汤……味蕾的满足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村里建起了乡村文创基地、火龙果种植基地、玫瑰种植基地,拓展了乡村旅游产业。摄影、垂钓、观鸟、潜水、露营运动等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了乡村户外旅游休闲游憩活动项目。

入“驻”特色民宿,民宿“牵手”景区,叫好又叫座。博后民宿首次启动与景区合作,形成营销联盟。住在博后民宿可以免槟榔谷景区门票,往返车费只加收每人50元,每天一班车,每个车次都满员。

“在‘莫言莫语’民宿,我们一家6口感受到了三亚美丽乡村的乡愁、乡俗、乡味。”四川游客李洋说。民宿负责人邓先生说,为优化住客体验,民宿提供接送机和免费接送住客至亚龙湾各大景区等服务。

“我们店共有33间客房,这几天都‘爆满’,很多都是住过的客人介绍来的,也有一部分是看到新闻报道后慕名而来。”“海纳捷”民宿老板、吉阳区民宿协会秘书长谭中仙说,开民宿之后,依靠亚龙湾景区和玫瑰谷景区的效应,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纵观博后村近50家民宿,每家民宿都在努力打造一个独立、真实的家庭环境,塑造贴近真实的线下生活场景。博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法学博士李人达说,卧室、客厅、厨房等能为入住者提供长时间深度使用和体验的生活场景,增加旅行生活的趣味性。衍生产品和衍生服务可作为博后民宿今后发展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博后村“相见無墅”民宿夜景迷人。

忙起来,博后村民齐心奔小康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仔细梳理博后村8天旅游接待情况,18岁到40岁的年轻人占比高达74.3%,年轻人已然成了博后村假期消费主力*。高增长数据背后,折射出博后民宿带动博后村多元化消费市场。

除了网红打卡地,伴随着博后民宿走红的,还有博后的“夜市”。在舌尖美味里追忆梦里黎乡,唤醒味蕾,成为这个“双节”打开博后村的新方式。

沿着博后村的乡村小路,走向村子深处,处处皆景,处处风情撩人。如同乡愁,人们对于一个地方的感受往往由食物开启,村里的“夜市”升腾起“烟火气”,唤醒了游客的味蕾。

海南热带水果、海南特色小吃、黎族风味小吃、海南特色烧烤、扶贫产品、特色工艺品……1公里的夜市,多个摊位,带动多名村民就业。“双节”期间,每个摊位每天收入从几百到一千多元不等,让游客在舌尖上美味中感受梦里黎乡的场景,追忆一种离开却又眷恋的故乡味道。

博后村民蒲万诚告诉记者,博后民宿火了后,村里热闹起来。今年3月份,博后村的夜市“开”起来了,嗅到商机的他,决定和朋友一起摆烧烤摊。蒲万诚说,“国庆期间,每天毛收入高达0多元。爱人在博后村的一家超市上班,现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走进博后村夜市,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村民脸上的笑容,是共同奔小康最好的回答。

谭中仙说,多个摊位都是博后村村民自发申请“摆摊”。博后的民宿火了以后,村里的经济也“活”了,村民自发寻找致富路。

就像蒲万诚,曾经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如今,正用实干开路,用辛勤与汗水改写自己的命运。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就会过上好日子。

博后村村民林亚香说,在村里她每天都要接触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为他们提供最优的服务,接触过程不仅增长了她的见识,还开拓了眼界。如今,林亚香家庭年收入比起几年前翻了好几倍,一家人从茅草房搬进了平顶房,又从平顶房搬进了两层小楼,还买了一辆小汽车。每天上下班,都是丈夫开车接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这句暖心的嘱托,鼓舞和激励着博后村民,让大家干事更有动力,创业更有激情。

博后村民宿齐全的配套不亚于星级酒店。

火起来,博后村成三亚传播新热词

仔细梳理博后村旅游接待情况,博后村从接待量、平均入住率等7个维度,树立系统思维,着力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升级。高增长数据背后,蕴含着博后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乡村旅游新动能。

曾经“脏乱差”的博后村,因为发展民宿等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亮点”,做大乡村游流量的“量点”,成了“既富又美”的“网红村”,演绎着博后村民创造小康生活的三亚好故事。《人民日报》《求是》《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多维视角聚焦博后村,“博后村”已然成了央媒“常客”。

“高颜值”成了生产力。三亚市委、市*府,吉阳区委、区*府将博后村就地改造为“5A级”美丽乡村,让这个曾经“脏乱差”的村庄在短短几年内成功“逆袭”。铺设污水管网,整治村道和臭水塘,村民和企业共建民宿、开超市、开农家乐,村子不仅越来越美,而且活力四射……

“舆论场”频亮相。今年7月份,博后村在百度里的搜索量剧增,信息量超过45.9万条。从短短3个月时间,到了这个“双节”,信息量达到89.6万条。高热度传播下,“博后村”成为舆论场“热词”之一。

高频次、高覆盖、高热度传播,使博后村持续受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tz/1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