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春天里别样
朦胧诗派舒婷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一首《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告白“,让我们深刻认识了”爱情“在新时期该有的模样。木棉从那个时代起,也有了“女英雄”这样一个文学意象。 木棉高大壮硕,顶天立地。花开红艳如霞,落地不褪色,像英雄的告别一样,让人肃然起敬。暮春三月,它是南方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而广州市、高雄市以及攀枝花市更是将它作为市花,让更多人一睹它壮士般的风骨。 那么,我们的古代文人,对“木棉”有着怎样的评价呢?让我们在鲜艳的木棉花里一起来感受下吧! 清代彭羡门《广州竹枝词》 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 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 清代*遵宪《羊城感赋六首》 木棉花落絮飞初,歌舞冈前夜雨余。 阁道鸾声都寂寞,市搂蜃气亦空虚。 骑羊漫诩仙人鹤,驱鳄难除海大鱼。 独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护画搂居。 清·陈恭尹《木棉花歌》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 有如尧射十日出沧海,又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后出堂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 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无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 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 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清初屈大均《木棉诗》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 天南树树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怜! 参天古干争盘拿,花时无叶何纷葩! 白缀枝枝蝴蝶茧,红烧朵朵芙蓉砂。 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春日山居》 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 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明代苏伯衡《周伯宁春晴江岫图为吕仲善题》 暮归朝出谁与侣,蜃雾蛮烟结凄楚。 木棉花落鹦鹉飞,苦竹丛深鹧鸪语。 元代张宪《咸淳师相》 君不见,黯淡溪流东复东,木棉花开生悲风。 师臣不忍马革裹,厕上有人能拉胸。 宋代苏轼《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 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 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 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宋代杨万里《三月一十雨寒》 姚*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 宋·刘克庄《木棉花》 姚*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 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 五代孙光宪《菩萨蛮》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客帆风正急,茜袖偎樯立,板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唐代李商隐《李卫公》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唐代皇甫松《竹枝(一名巴渝辞)》 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 唐代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除此之外,还有画家徐悲鸿的《题画木棉》:“灿若朝霞色,高与青云齐。孰具英雄气,棉花傥可师。” 木棉花的英雄气概已深入人心,这样的花装扮在城市的道路上,你可觉得欢喜么?这些诗作中,你最爱哪一首,一起讨论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gx/11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李佳琦复播2个小时带货13亿抖音生活
- 下一篇文章: 朋友圈刷屏的惊艳国产剧,播了6集就冲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