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画马名家戈湘岚骨清气稳出风尘
■夏跃年/文 戈湘岚(-),原名戈绍荃,又名戈荃,号东亭居士,别署赏神骏斋主,祖籍东台安丰。历史上的东台一直隶属于扬州府管辖,上世纪50年代区划调整,才脱离扬州。戈湘岚自幼喜爱绘画,特别喜欢画马。15岁即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上海美专西画系。一年后,在其堂兄著名记者戈公振的劝说下,放弃上海美专的学习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进行图书插图、封面装帧和广告设计的学习,其中一直沿用至今的“马利”牌颜料的商标即是他那时的代表作之一。 办个展轰动上海滩,成赵叔孺入室弟子 年,戈湘岚与何公超、董受之合创“上海学友图画社”,开我国教学挂图之先河。工作之余,戈湘岚一直坚持自己的绘画爱好,遍临古代名家名画,使自己的绘画技艺不断提高。年抗日战争后,戈湘岚停止了工作,专心在家学习绘画且专注于画马。他从宋人李公麟的鞍马入手,反复临摹其精品力作,准确理解其画理和笔墨方法。并上追唐人曹霸、韩幹和韦偃的笔墨情趣,下求元人赵松雪、赵仲穆父子的画理精神,同时吸收清人郎世宁的骨骼肌理的表现手法。天赋异禀的戈湘岚,在古代诸大家的作品滋养下,日积月累,终有所获。 《八骏图》戈湘岚作年,在友人的鼓励下,戈湘岚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轰动上海滩。张大千、张善孖、吴湖帆、赵叔孺等名家前来观看指导,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赞许。赵叔孺当即收戈湘岚为徒,戈湘岚从此成为了赵叔孺的入室弟子。赵叔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犹擅画马。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赵叔孺的鞍马,吴湖帆的山水,冯超然的人物,吴待秋的花卉,有“四家绝技”的美誉。 八骏图在拜入赵叔孺先生的师门之后,戈湘岚在恩师的指导下,更加专注于学习赵松雪父子的作品,即使在成名之后也是不断地学习临摹,并把他们的笔墨精神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使自己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宋元面貌。所以,在戈湘岚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仿宋人笔意”“仿元人笔意”“拟赵松雪笔意”“拟钱舜举笔意”等款识,最多的是“拟赵仲穆笔意”的题款。赵仲穆是赵孟頫的次子赵雍,字仲穆。书画继承家学,山水宗董源和李成,尤精人物鞍马。由于戈湘岚常年沉浸于宋元画作之中,养成了自己高古的眼光和气息,从他手下出来的作品不同于常人。 举家迁居扬州,与扬州文人画家相交甚密 年为避战乱,戈湘岚举家迁往扬州,住进扬州东关街区的观巷29号院内。对于扬州,戈湘岚一往情深。其太太袁素贞自幼习画,是扬州画家袁雨棠的二女儿,其妻弟袁兆熊、袁兆陞皆为画家。故戈湘岚多年来一直往来于扬州与上海之间,与扬州文化名人交往甚密。 年寓居扬州时的戈湘岚民国时期,扬州皮市街耿家巷的鹤来轩是扬州文人画家经常聚会的场所,鹤来轩主人耿鉴庭为扬州儒医。耿家世代为医,医术精湛,医德望重乡梓,造福一方百姓。自清道光年起,耿家就开始结交文人,收藏字画。耿鉴庭在承袭家族医道的同时,也延续了家族对文化的爱好和热情。鹤来轩经常是高朋满座,其乐融融。陈含光、鲍娄先、何其愚、顾伯逵、金健吾、徐干如、石楚青、吴笠仙、张晏公、林雪岩等都是聚会的常客。戈湘岚只要回到扬州,也是经常去鹤来轩看望耿鉴庭,与诸位文人均为好友。特别是金健吾、林雪岩师徒二人因客居上海,故交情颇深。 《闻钟投野寺另外戈湘岚与年纪相仿的林雪岩、耿鉴庭、金仲鱼四人结拜为兄弟,同时拜入一代大儒陈含光的门下学习书法和诗文。陈含光出生于世代为官的书香世家,16岁即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秀才,旋授拔贡。京朝大吏荐他为内阁中书,年北京清史馆聘他为纂修。两年后返回扬州,毕生以诗书画为娱。董玉书在《芜城怀旧录》里评价陈含光“诗书画并称三绝,近世作者罕与其匹”。他不仅结交康有为、王国维、辜鸿铭等名家,还与吴昌硕、*宾虹、齐白石往来,是扬州文艺界的中坚人物。在耿家聚会有个传统,就是合作画画,至今耿家还存有戈湘岚等15人合作完成的《岁朝佳趣图》,参加者有鲍娄先、石楚青、何其愚、顾伯逵、刘声如、张迹泠、林雪岩等名家,最后由陈含光落笔题款完成画作。 《岁朝佳趣图》鲍娄先、石楚青、江轸光、何其愚、吴砚耕、徐幹如、金仲鱼、金佩鱼、刘声如、顾伯逵、张迹泠、戈湘岚、林雪岩等15位书画家合作自石涛开扬州画派之后,诗书题跋成了绘画作品的一部分。戈湘岚的画继承了扬州画派的传统,画作多有题跋。重要作品还经常恭请心目中的名人雅士题写点缀。在现存的作品中,有陈含光、马公愚、卞綍昌等。特别是卞綍昌于乙丑年和丙戌年两次分别在戈湘岚的《八骏图》和《赤骥图》上,用他那标志性的隶书写下了长长的诗款。卞綍昌(-),原名纶昌,字经甫,号薇阁。祖父卞士云官至浙江巡抚,父亲卞宝第官至福建巡抚、湖广总督,大哥卞绪昌官至安徽按察使,本人是张之洞的女婿、驻日本横滨和长崎的领事,可能是扬州第一个外交官。民国后,赋闲在家,住扬州左卫街卞府。卞綍昌工隶书,精研东汉《孔宙碑》,笔力圆劲,笔意涵泳,整体秀丽,自然妙成。 戈宝楗家中悬挂的戈湘岚画作重返沪上佳作频现,郭沫若题诗盛赞 抗战胜利后,戈湘岚重回上海。由于心情愉悦,创作屡现佳作。最有代表的是他以没骨写意为主,工稳准确的细部刻画为辅,创作了《神骏扬蹄图》,画面上一匹似静欲动,饱满激昂的骏马跃然纸上。恰逢郭沫若先生来沪,看到了这幅作品,欣然提笔写道:“风尘踏破谁知己?赋性由来是不羁。独立苍茫思颇牧,欲从长塞试霜蹄。”生动地表达了他观此画后的感受。接着意犹未尽地写道:“湘岚先生今之曹霸也,所画名贵一时,此幅尤见功力,纸上如闻风沙之声。”充分表达了对戈湘岚这幅画的珍爱以及对戈湘岚画马艺术成就的认可和敬佩。 戈湘岚先生画的马基本上不配缰绳不配鞍,尤其是在抗战时期。这是他将马拟人化了,他视他们为人类,为朋友,为兄弟,为自己。他要给他们自由、天性和尊重。然而在一幅以唐宋风格表现的工笔重彩画《黑白双骏图》中,他一反自己的常规,配以缰绳,系上红缨紧羁于一根豪华的朱红柱上。黑马颜色用了名贵的槟榔黑,乌黑锃亮,显得异常高贵,白马用了纯净的蛤粉,呈现出一尘不染,洁白无瑕。画面上方由晚清进士高振霄题七绝两首:“按图索骥已惊人,想见超群总轶伦。若向曹韩论笔法,骨清气稳出风尘。”“何处来寻李伯时,子昂秀笔挺雄奇。二龙并取常千里,岂少当前伯乐知。”接着又题道“扬州戈湘岚善画马,为吾友赵叔孺入室弟子,此帧为其得意之作,披览为之神远。丁亥仲秋洞天真逸高振霄题”。这幅精心之作一直挂在戈湘岚自己的居所里,欲求者众多,始终不肯出手,直至辞世。 黑白双骏图上海画院老画师,“北徐南戈”美名传 年之后,戈湘岚佳作迭出,先后有《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春耕》《大西南进*图》《送公粮》等参加全国美展,享誉大江南北,上海画院成立时即被聘为首批画师,由于画马成就突出,在业界有“北徐(悲鸿)南戈”的美誉。年国家文化部为了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颁布了74名优秀画家的作品不允许出境的保护名录,戈湘岚的作品名列其中。 妇女制衣劳*图纵观戈湘岚先生一生的画作,他充分吸收了唐人韩幹、韦偃的用笔细劲而浑穆,马身肥腴而有骨,姿态雄强而豪纵的艺术特点;采用了宋人李公麟“终日不去,几与具化”的写生方法;完全体现了元人赵松雪、赵仲穆父子的“法备而神完”的雅致格调,还有郎世宁的骨骼肌理的准确把握,以及恩师赵叔孺的丝毛手法和布景理念均有深入的研究。这些名家的特点,经过戈湘岚先生的研学、取舍和升华,一一汇聚笔端,形成了自己前期的特点:画面细密,体态神骏,布景雅丽。 戈湘岚国画《春耕》上世纪60年代之后,戈湘岚开始变法,尝试用没骨大写意的手法来创作,作品多显恣意豪放的鲜明个性。然而天妒英才,在年初创作《白马图》时突发疾病去世,让人难以接受。最为典型的是当消息传到扬州,他的好友江苏国画院画师顾伯逵先生已经75岁高龄,一路痛哭前往灯草行戈湘岚的家中传递讯息。戈湘岚的突然离世让他的天才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精品力作停留在了变法前的风格上,令人遗憾不止。 戈湘岚画像年,为了纪念戈湘岚诞辰周年,上海中国画院专门举办了“戈湘岚百年诞辰画展”。在画展的序言中有这样动人的评说:“将艺术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去奋斗,是真正的艺术家的唯一选择。戈湘岚先生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得很出色。这不能不使今人去反思这种精神的可贵。在他的百年诞辰的画展上,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在闪光。他提示、刺激、鞭策着人们,并且感动着人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gx/11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注意摘槟榔需谨防触电事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离开海南,中国各地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