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天津人称为“果子”的食品,实际上就是外地人所说的油条,天津人把它叫“果子”,这还真有点语言习惯在里边。天津古代是徽军驻扎地,很多词源于南方口音,比如管小吃都叫“果儿”,什么果仁儿、大仁果儿、果脯。

过去串胡同卖早点的很多,比如“大果子热面茶”。

天津人称为“果子”的食品,实际上就是外地人所说的油条,天津人把它叫“果子”,这还真有点语言习惯在里边。天津古代是徽军驻扎地,很多词源于南方口音,比如管小吃都叫“果儿”,什么果仁儿、大仁果儿、果脯。跟早点有关的“果头儿”、“果子饼”、“糖果子”,也叫“糖皮儿”。还有北京人叫“薄脆”的“果篦儿”,其实“果篦儿”本意是“果饼儿”。意思是饼状的果子,只不过很薄,炸出来有很多类似筛子的小眼,像个篦子。

关于果子的配料,天津老人张口就来“一矾、二碱、三盐”,也就是说,在一定的面粉里,加入上述比例添加剂,炸出来的果子最为香脆,当然还有火候的掌握,那就得看操作者的手艺如何了。

咱们再说面茶。天津卖面茶的,清末民初以小关的上岗子最为有名,主要是糜子面,用料纯正,后多家制售,几乎成了河北十字街一带土特产。四、五十年代,以鸟市杨氏最著称。杨氏名叫杨玉坤,每天由儿子打下手,挑着担子到鸟市大街南头东侧一条小胡同内售卖。杨三卖面茶料精活细,嘛叫料精活细?因为面茶需要转着碗边喝,不用勺,小贩盛面茶也不能大勺擓;得用浅槟榔勺,浮皮盛一下,再中间舀一下;中间热,一勺凉,一勺热,吃时适口。

我们小时候常去南市喝面茶。喝面茶从来不用筷子不用勺,就端着碗顺边喝,完事后碗里干干净净,面茶不沾碗,至于小贩把果子和面茶一起出售,为的是让早点干稀搭配,孩子们也乐得用大果子沾着麻酱、芝麻盐一起品味,那滋味,美~~至今记忆犹新。

策划监制:桃金娘娘

撰文:王和平

编辑排版:马成

津云·记忆天津工作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d/1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