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谷之感
北京治湿疹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国家五A景区:槟榔谷 在海南过春节,闲来无事便去位于距三亚28公里处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槟榔谷(国家5A级)景区小游。 越走越被这奇特的景色感染着。 一路以山地为主、崎岖蜿蜒、两边层峦叠嶂、古木参天、藤蔓交织,中间是一条延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景区就坐落在万余棵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槟榔林海之中。 槟榔谷主要以海南黎族、苗族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为特色,还交织着独特的热带雨林风光。 热带雨林 聚居在海南中部山区的黎族,是海南岛原住民族,在海南的历史有三千多年,有着特有的原生态文化,保存着最原始、最淳朴的黎族风情,多年来保护和传承着黎族的传统技艺和文化。 景区内还展示了十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 槟榔谷还是海南黎、苗族传统“三月三”及“七夕嬉水节”的主要活动举办地之一,文化魅力十足。 依山而建的三角楼 站在槟榔谷 点远望,槟榔谷甘什村极力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和民俗特色,在这里能了解到独特而富有神秘气息的文化。 船屋 船形屋,土坯墙,青石路,在郁郁葱葱的绿荫掩映之下,只有满目的清凉。 老房子还都维持着原貌,习惯了最简单生活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仿佛一盏青灯,三五藤萝,昏暗的光影下,织布机的“吱吱”声遁入耳。 织布阿婆,86岁非遗传承人 使我为之震撼的是这位86岁的非遗传承人。老阿婆正在织锦,她危襟正坐、面带慈祥、表情肃穆,但脸上、腿上、手上镶嵌在皮肤里的纹饰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黎族妇女认为,在身上纹上图案的女人才是最美的,好在年国家废除了这项法令,我们看到的大概是 一代了。 纹身的女孩子从八岁开始,到十四五岁结束,以藤剌棒拍的手法,把染料刺入皮肤,逐步在脸上、脖子、手臂、胸前、双腿等部位纹上图案。 纹身阿婆 按照黎族的传统习俗,纹身是黎族妇女结束少女生活步入成年必需完成的一个步骤,不然死后不得认祖归宗。 黎族有5个支系,各个支系妇女纹身遵照祖先遗传的图案,互不相同,成为不同氏族、部落的标志。 这些对称的双线点纹、几何线纹、泉流纹、铜钱纹、树叶纹等,表示平安吉利、护身辟邪的美好祈盼。黎族男青年看女性的纹身图案就能知道是不是同一祖先,能不能通婚。 五种不同语言区的黎族服饰 早在三千多年前,黎族妇女就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纺织技艺。她们采来当地特产的吉贝木棉,纺成纱,染上色,织成布,再绣上精美图案制成黎锦,裁成衣服、筒裙穿在身上,或做成头巾、披肩、被单、龙被等使用。 走进大门应眼而入的是一幅巨大的龙被屏风,据说龙被是古时黎族人献给皇帝的贡品,用于皇帝驾崩后的随品。现如今的龙被技艺已经失传,槟榔谷还保留有十几幅龙被真品。 龙被 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黎锦就是她们世代相传的记叙本民族生产生活的特殊文字。所以黎锦又被称为“无字史书”。 《槟榔古韵》表演 除此之外,景区还有别开生面的具有少数民族黎族风情的大型实景演出,再现民族昨日文化。 槟榔谷不愧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摄于年2月15日 声明: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f/7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员工生日会ll共赴肆月欢喜宴,定格别
- 下一篇文章: 槟榔谷ldquo职工之家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