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花问柳的前世今生,完美验证流氓有文
我们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异彩纷呈,数也数不清的文学瑰宝,经历了数千年,虽然有很多消逝在了岁月长河中,幸运的是,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足以让全世界都感到震惊。当然,在这其中发生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也基本上是无法避免的了。 比如《诗经》问世多年以来,其风雅颂作品不说全都为人所熟知,但相对更通俗易懂的《国风》系列自然被人们所喜爱。于是好端端的“桃之夭夭”,本来说桃花美,新嫁娘艳若桃花,结果被一些文人将“桃”改作“逃”之后,成就了“逃之夭夭”;“鹊巢鸠居”或者“鹊巢鸠占”,本来是新郎迎娶新娘,从此多子多福,结果这个词到了现在,基本成了反面意思。 今天要说的是一个自出现以来,原封不动的词,也就是没有经过更改的词,寻花问柳。就如同“鹊巢鸠占”,问世之后,就常常为文人士大夫所沿用,但一直也没有“变味”,那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被谁给将这好端端的词,变成了去花街柳巷“寻花问柳”的呢? 一、“寻花问柳”的源出处 “寻花问柳”这个词,在没有正式出现之前,在文人的笔下,首先是“寻花”。最著名的诗作,还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组诗,其中很多人都熟悉的诗句是“*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寻花”,或者“寻芳”,都是诗人寻花、看花。 宪宗元和12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也想去“寻花”散心,于是去庐山下的遗爱寺“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由此可见,无论是不是现实主义的诗人,心里的浪漫也是一点也不比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少的。 杜甫和中丞御史、成都尹严武的关系不必多说,有一天严武到访杜甫家,之后又到野外去散心,于是杜甫写了一首诗,以表两个人的情谊。我们只看前2联: 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上2联)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文人士大夫的措辞在这里可见一斑,诗题用“枉驾”,这是说严武屈尊到他家;同时坐虽然坐的“元戎”——元戎十乘,但用“小队”,意为轻骑简从;“川合东西瞻使节”,这是严武此时不光以中丞御史身份兼成都尹,同时仍充剑南节度使,当时唐室已将东川、西川以及剑南合为一道,可见严武权势滔天。 严武出身名门,年少成名,重兵在握又护驾有功,就是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唐红人,到访杜甫的小草堂。杜甫虽然老是趁着酒意数落严武,但严武出来散散心,顺便拜访自己这位老友,然后再“问柳寻花”,因此杜甫作此诗表示谢意。 这就是“寻花问柳”或者“问柳寻花”,“寻花”与“问柳”两个词合在一起,最早的出处。 二、“寻花问柳”在文人作品中的运用 自从杜甫用“问柳寻花”后,众多文人士大夫发现,这个词实在是太适合表述自己到郊外游玩散心之用了,于是纷纷沿用,有的文人更是有趣,直接将杜甫的诗作前2句直接化用,连改编都不用大费脑筋。 宋王子容有一首词作《满庭芳》,其上片有“何须付,寻花问柳,小队出郊埛”,这是真没有严武的元戎十乘大车,要是有恐怕就把杜甫这2句全用了。 当然,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的是纷纷引用“寻花问柳”这个词。南宋文人石孝友一首词作《醉落魄》中起2句就是“友莺梦蝶。寻花问柳深相结。”名臣李光又有七绝作品,其前2句为“寻花问柳到村扉,叶暗槟榔昼影移”。 至于到元明2代,引用此句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多不胜数,即使到了清代,同样有着一颗文人之心的乾隆皇帝,对与“寻花问柳”的引用也是乐此不疲,他在数首诗中都曾引用此词,其中最有意境的当属“惟怜戴笠披蓑景,那是寻花问柳行”。 从上面的这些诗句的沿用,我们可以知道,在文人士大夫的心里,“寻花问柳”这个词,诗中都是有着正面的浪漫意义的,都是为表述作者想要去寻找花草柳枝,愉悦自己的身心,而且一直沿用到了近代。 三、“歪用”“寻花问柳”的“罪魁祸首”溯源 “寻花问柳”这个词最早完整地被“歪用”,是出现在大明万历年间,名为兰陵笑笑生所作《金瓶梅》,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首部真正由文人独立创作完成的小说,比之市井间的其他作品,《金瓶梅》对于世人的杀伤力可想而知。 在《金瓶梅》第82回《陈敬济弄一得双》中,文中说,“韩道国与来保两个,且不置货,成日寻花问柳,饮酒宿娼”,这是由文人将“寻花问柳”这个词堂而皇之地给用歪了。于是“寻花问柳”这个词迅速在普通民众间风行,到今天这个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其后的诸多小说中也常常使用“寻花问柳”,不再一一类举。当然,要说真正的“罪魁祸首”,恐怕也不能将板子完全打在兰陵笑笑生这位文人身上,因为《金瓶梅》脱胎自《水浒传》。《水浒传》在元末就已经出现。 在《水浒传》第6回中,有这样的几句,“花街柳陌,众多娇艳名姬;楚馆秦楼,无限风流歌妓。”因此,“花”与“柳”早已被沿用了。那么是不是《水浒传》挨最大的板子?当然不至于,要说“花”这个字,元稹已经用“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算是开了先河了。 让“寻花问柳”与烟花之地真正联系在一起的,这笔账,恐怕要算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头上。柳永被圣上喝令“且去填词”之后,一生虽然不得志,但却流连于烟花之地,与诸多坊间女子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柳永集/诗词大家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23.9购买单说他的红颜知己,我们从他的词作中就可以找到一堆:秀香、英英、瑶卿、心娘、佳娘、酥娘,当然他最为钟爱的还有一位虫娘,我们极为熟悉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正是柳永4次下第之后,与虫娘作别时所制。 柳永在《柳初新》中有“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将那柳枝与春花描绘得妖艳之极;又在《洞仙歌》中说“闲柳径花阴携手遍。情眷恋。”更是在一曲《玉蝴蝶》中言“绮罗丛里,知名虽久,识面何池。见了千花万柳,比并不如伊”。这是要说得多直白! 四、结论 有了柳三变在前,各种话题自然就离不开那扶风弱柳,离不开那烟花巷陌,再加上本身杜甫诗珠玉在前,这就造成了后世的一些文人将之不断尝试。在诗词曲中,自唐以来,绝大多数的文人士大夫仍然是将之用作表述浪漫思想的,哪怕乾隆爷也是如此。 问题出就出在明清小说上,作为真正的文人创作的作品,对于一些词句的引用或套用,自然是手到拈来,而若是将诸如“寻花问柳”依此歪用到他们的作品中来,可想而知,对于普通民众的“杀伤力”是无比巨大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让人无比感慨。现在有句俗语,“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寻花问柳”这极具文人气息的词,经过流氓文人的引用,迅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完美的验证了流氓有文化到底有多可怕。 想了解更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xt/12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市面上槟榔口香糖兴起,对身体真的无害
- 下一篇文章: 小槟榔嚼出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