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双遗产传递海南美
记者孙慧日前,在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演出人员表演黎族苗族歌舞剧。本报记者袁琛摄俯瞰海南岛中南部,这是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雨林生态系统,是诸多全球濒危物种和海南岛特有物种的庇护所。走入海南岛中南部,黎族传统村落屋舍俨然,黎族人民适应当地特殊自然条件,营造山、林、草、田镶嵌的多样化生态环境,为一些特有物种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栖息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舞台。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也是人类聚落文化传承的硕果。年,海南正式启动“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工作,以热带雨林和黎族文化为窗口,向世界展现海南的自然美、人文美、生态美。让遗产在保护传承中持续发展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海南何来的自信?自信来源于海南岛中南部那片总面积为余平方千米的热带雨林。那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涵盖了低地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山顶矮林等热带植被类型,栖息着海南长臂猿、海南山鹧鸪、鹦哥岭树蛙、霸王岭睑虎等海南特有动物,许多珍稀自然资源在这里得到庇佑,生态系统保存完整,并且保存着独特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源源不断地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存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双遗产”提名地内的黎族传统村落里,至今保留着黎族的传统村落形态、传统建筑、民族服饰以及语言等民族文化遗存。比如黎族船型屋,被申遗专家认为,是适应当地气候,起到通风降温、防火防潮的作用,充分体现出当地人民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生态智慧。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兼具自然生态价值与人文历史价值,这是申遗专家对“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的判断。他们认为,“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项目与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中的3项标准相符合,即:能为存在的或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生物多样性原址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让世界通过“双遗产”看见海南申报“双遗产”,是从另一个角度向世界展示海南,让世界看见海南。迄今为止,中国有14项世界自然遗产,有38项世界文化遗产,而被评为世界双重遗产的地区中国仅有4项。可见,一处景观要评选为世界“双遗产”,不仅要有其独特的自然生态价值,还要有多元厚重,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价值,评选难度极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主旨,“双遗产”是指兼具自然与文化之美的代表。海南岛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年,海南正式启动“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双遗产”工作。这也是自年武夷山被列入世界“双遗产”,时隔24年后,我国再次申报世界“双遗产”。申遗专家认为,在世界遗产领域,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又一次重大贡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博士何国俊认为,以“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来申报世界“双遗产”,不仅是向世界全面展示海南独特瑰丽自然资源和人文内涵的重要舞台,更是宣传海南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持续取得进步的重要窗口。而张家界、梵净山等以往的成功案例也显示,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会提升当地的世界知名度,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黄友贤认为,通过申报世界“双遗产”契机,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黎族传统聚落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利用,为海南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丰富多彩的黎族文化元素。多方聚力推动“双遗产”申报工作申报“双遗产”,与你我都有关,需要社会公众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f/15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子酒驾被查不承认慌称只吃了槟榔人民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