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医案病*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
从目前的临床病例看,病*性心肌炎最多,并且仍有增加趋势。病*性心肌炎是由亲心肌病*引起的原发性心肌炎症。引起心肌炎的病*最多见者为柯萨奇病*、ECHO病*、风疹、麻疹、流感、肝炎及腮腺炎等病*也可引起。 1 病*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 综合文献,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邪*侵心:外界六淫之邪*侵袭人体,由表人里犯及心经。心气被阻,脉道涩遏,以致心之气血阴阳失调,或因心气素虚复感于邪,则邪*乘虚伤其心经,人舍于心,神无所归,则惊惕不安,悸动不定。 心血不足:若禀赋不足,或病后失于调养,或思虑过度等,伤及心脾,导致心血亏虚,使心失所荞,而发惊悸、怔忡。 心气(阳)不足:心之阳气,为心脏维持其生理功能,鼓舞气血运行之根本,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搏动失常以致脉气不能正常衔接,搏动失其常度;又心气不足,难于摄纳神气,心神散逆可发心悸;心阳不足,气化不利,水液停聚,积于心下,也可上逆凌心发为心悸。 肝肾阴虚:肝为心母,操用神机,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肝木与心火相煽,内扰心神而致心悸;又“心本乎肾,上不安者因于下,心气虚者因于精”,肾精亏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自焚,扰乱心神,以致忧郁不宁,心神恍惚,惊悸不已。 血脉痹阻:病至后期,心阳虚衰,不能鼓动血液运行,或因寒邪侵袭,其性凝聚,致血液运行不畅而渐至瘀阻,心脉瘅阻,失其奉养之职,传导异常,引起心悸怔忡。 2 病*性心肌炎分型治疗 (1)邪*犯心 治法:清热解*,祛邪宁心。 处方:银花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苦参10克,羌活9克,太子参12克,丹参12克,麦冬10克,柏子仁9克,炙甘草3克。 加减:发热甚加石膏、知母;咽喉疼痛加玄参、马勃;热*深重加贯众、栀子、大青叶;胸闷塞感加瓜蒌、远志。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常用成方:银翘散、桑菊饮、人参败*散、参苏饮等。 (2)心脾血虚 治法:健脾宁心,补血安神。 处方:*芪12克,当归9克,阿胶3克(另冲),龙眼肉3克,柏子仁12克,酸枣仁12克,茯神12克,生地15克,丹参30克,炙甘草6克。 加减:心烦不寐者可加夜交藤、合欢皮;早博频发者可酌加苦参;面黑舌紫血瘀加川芎、赤芍。 用法:阿胶一味另炖,然后冲入煎好汤药中口服。余药每日1剂,水煎服。 常用成方: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参芪益气汤、保元汤。 (3)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 处方:知母6克,*柏9克,生地12克,玉竹12克,麦冬15克,龙骨、牡蛎各20克,酸枣仁12克,柏子仁12克,*参20克,炙甘草6克。 加减:心悸频,脉呈结代,重用炙甘草;午后低热加地骨皮;脑痛胸闷较甚加瓜蒌皮;失眠严重加服朱砂安神丸。 用法:方中龙骨、牡蛎应先煎20~30分钟,然后放入其他药物共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常用成方:可选炙甘草汤、生脉散、天王补心丹加减复脉汤等方。 (4)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宁心安神。 处方:丹参30克,赤芍15克,红花6克,降香15克,郁金9克,薤白12克,瓜蒌12克,*参15克,炙甘草6克,山楂15克。 加减:血瘀明显加桃仁、檀香;兼阳虚可酌如附子;心悸甚加珍珠母、龙齿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失笑散、丹参饮等。 精彩推荐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天《伤寒论》26~28 春节不打烊,您的订单正在玩命赶路中! 鲜为人知的“中医外交”:被国人嫌弃的中医在海外屡建奇功!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征文恢复啦,如果您觉得您的病案具有代表、如果您觉得您的方药具有奇效、如果您是一个厚德济生不吝医术的好中医,欢迎投稿到栏目! ⊙投稿信箱:media tcmbox.cn投稿 ⊙本文编辑:清半夏 ⊙温馨提醒: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中医思路参考。 清半夏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d/2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浏阳医院又一起因槟榔致癌案例如果人生可
- 下一篇文章: 三亚行年轻的力量并非只来自于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