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北大校园中,有这么一个古怪的老头。

在大家都开始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时候,他却在课堂上身穿大马褂、头顶瓜皮帽、嘴叼烟斗,身后还有一条长长的辫子,浑身上下一幅清朝遗老的模样。

在被问起”一个男人可以拥有几个老婆“的话题时,他却慢条斯理的说:“自古就是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哪有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道理?(意思是男人有三妻四妾就是正常的)”

没错,这个看似守旧、迂腐的老头,就是北大的英文教授,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辜鸿铭。他同样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受争议的学者之一。

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在西方曾流传着一句话:“去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能不看辜鸿铭!”

究竟是什么让外国人如此崇拜辜鸿铭呢?

说实在的,辜鸿铭的经历和学问,无论在当年还是现在,都是相当炸裂的。

他的出生地是马来半岛槟榔榔屿,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葡萄牙人,家里有来自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仆人,从小就会汉语、英语、葡萄牙语、马来语这几种语言,甚至还会闽南语;

十几岁就跟随父亲到欧洲留学,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学起了洋人的做派,在这期间,他又学会了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等多种语言,后来还取得了13个博士学位;

由于才资过人,又精通中西两种文化,当时才二十几岁的他,就已经是西方很有声望的中国学者了。

再后来,辜鸿铭完成了欧洲的学业,在新加坡遇到了语言大师马建忠,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潜心研究中国文化。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辜鸿铭抛弃了从欧洲带来的洋做派,穿起了大马褂,留起了辫子。

《论语》、《中庸》、《大学》这些儒家经典的书籍,都被他翻译成了英文,让西方人也能了解到中国的文化。

而且,对于西方人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人野蛮、未开化”的看法,他还专门写了一篇《为祖国和人民争辩》的文章,让西方媒体”啪啪“打脸。

一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辜鸿铭其实是个很值得尊重的学者,为何又会产生诸多争议呢?

其实,也正是辜鸿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之信仰和坚守,让他成为了一个争议不断的学者。

他在清朝将尽的时候,没有迎合民主共和的时代主流,坚持封建帝制,甚至维护慈禧太后;他甚至还支持裹小脚、纳小妾,非要拥护气数已尽的封建文化。

辜鸿铭曾在课堂上说过一句话,让人印象很深刻,面对嘲讽他鞭子的学生,他反驳道: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要说他守旧,不如说他是对中国的文化爱得深沉,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是在用一生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的一生虽饱受争议,但却也是令人叹服的一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d/1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