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癌症角度来说,我们所处的环境危机四伏,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包括个人习惯、生活环境、饮食爱好等等。有一些因素已经被列为I类致癌物,此类物质有明确的致癌倾向,全面的掌握此类致癌物质,有效的避免接触,对于癌症的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曲霉素:多见于发霉的食物之中,比如玉米、花生、小麦之类的物质,是一种剧*的致癌物质,早在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在平时的饮食中需要特别注意,发霉的食物不能吃,尤其是剩饭剩菜,不要觉得倒了可惜。

槟榔:槟榔含有的生物化学物质以及其本身的粗糙质地会对口腔和消化系统造成刺激,长期食用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病变,增加口腔癌以及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风险。而且,槟榔有成瘾性,一旦喜欢上吃槟榔,不仅难以戒掉而且会吃的越来越多,对人体的伤害就会越来越严重。

烟:抽烟得肺癌,应该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一件事,其实抽烟不仅容易得癌症,很多癌症都跟抽烟有关,抽一口烟相当于吸了69种明确致癌的物质进入身体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有*物质长时间刺激支气管黏膜,最后影响黏膜代谢发生改变,出现DNA相关变化,最后导致发生癌变。

酒:抽烟伤肺,喝酒伤肝,酒精本身并不是致癌物,真正危险的是它在体内代谢产物乙醛有明显的致癌作用。它能够直接结合DNA导致DNA突变而且可以导致体内细胞死亡,诱发慢性炎症和细胞复制,增加癌变概率。对中国人来说喝酒更容易致癌,因为亚洲人60%的人缺乏乙醛的转化酶。这样就会使乙醛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更长,身体吸收的有*物质就更多。

火腿、培根:火腿、培根属于加工肉,一般都是经过腌制、发酵、烟熏或其它手段来保存或改善风味,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亚硝酸盐或者在储存过程中产生亚硝酸盐,这种化合物已经被世卫组织公认为致癌物之一,长期食用这类食物,对于多种癌症的发生都可能产生诱发作用。研究都表明,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18%。

淡水水产:在淡水水产体内有一种寄生虫叫做华支睾吸虫,已经明确有明显致癌风险,这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肝脏内,虫体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继而引发肝癌,煮熟以后食用一般没有问题,但是切记不可生吃。

薯片、汉堡、炸鸡:油炸类食物不仅会引起肥胖,长期食用的话也会致癌,因为油脂在持续受热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叫作“苯并芘”的物质,有强致癌性,它能够改变人体的DNA,导致基因突变,激活癌症基因。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几乎每天都在吃,希望大家改变饮食习惯。

紫外线:紫外线对人的皮肤有明显的致癌效果,虽然地球的臭氧层会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但是在烈日当头的时候仍然需要注意防晒,而且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稀薄甚至缺失,现如今皮肤癌患者隐隐有上升的趋势。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与胃疾病相关的细菌感染,轻者可以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严重的就会导致胃癌,HP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而且其传播性非常强,主要途径为经口传播,如果吃了感染者吃过的食物,或者是用了感染者用过的餐具都会被感染,一旦确诊HP感染建议根除治疗。

病*性肝炎:病*性肝炎引起肝癌的高危因素,主要以乙肝和丙肝为主,先引起肝硬化,继而引起肝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肝癌三部曲。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而日常生活、公共用餐、公共住宿一般都不会被传染,而且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一般人都有乙肝抗体,很少会被传染。

危险无处不在,唯有自身强大!

随着不断的研究,还有更多的致癌物质被发现,包括我们自身也会不停的产生癌变细胞,所以光靠规避危险还远远不够,打铁还要自身硬,人体免疫系统能及时识别并杀伤异常突变的细胞,以防止肿瘤的发生。所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至关重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d/1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