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科普你不能不知道的中药槟榔
药师来了 槟榔 药师科普 你不能不知道 的中药 现代人可能不知道,在宋朝之前,槟榔一直是以名药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比如在晋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对槟榔药用价值的记述。那时槟榔大致的功效是:“驱虫、消积、下气、行水,属驱虫药。”所以,人们甚至认为它能驱除南方所谓的“瘴气”,并将槟榔与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列为四大南药。而槟榔作为南药之首,也足以说明其在医药界的地位。 中药小知识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海南、福建、云南、广西、台湾等地。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浸透切片或捣碎用。 药性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 杀虫消积, 行气, 利水, 截疟。 用法用量 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者优于陈久者。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名医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伏尸,疗寸白。” 《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 《本草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息。疗诸疟,御瘴疠。” 临床应用 肠道寄生虫病 本品驱虫谱广,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并以泻下作用驱除虫体为其优点。用治绦虫证疗效 ,可单用,亦可与木香同用,如圣功,现代多与南瓜子同用,其杀绦虫疗效更佳;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可治蛔虫病、蛲虫病;与乌梅、甘草配伍,可治姜片虫病。 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本品辛散苦泄,入胃肠经,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兼能缓泻通便。常与木香、青皮、大*等同用,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证,如木香槟榔丸;与木香、*连、芍药等同用,可治湿热泻痢,如芍药汤。 水肿,脚气肿痛 本品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治疗水肿实证,二便不利,如疏凿饮子;与木瓜、吴茱萸、陈皮等配伍,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如鸡鸣散。 疟疾 本品截疟,常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 现代研究 化学 成分 含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其余有槟榔次碱,去 槟榔碱,去 槟榔次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异去 槟榔次碱等,均与鞣酸结合而存在。又含脂肪油14%,其中脂肪酸有 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四碳烯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尚含鞣质及槟榔红色素。 药理 作用 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弛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故能把全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节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蛲虫、蛔虫、钩虫、肝吸虫、血吸虫均有麻痹或驱杀作用;对皮肤真菌、流感病*、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 作用,兴奋 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 简单来说,槟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处也有危害:它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生理上的活性,但是同时,长期咀嚼槟榔也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长期咀嚼槟榔可能造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所谓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在那些将嚼槟榔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的地区,人们患上口腔癌或是口腔类疾病的机率爆增。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槟榔,不能因为它的益处而长期过量咀嚼食用,也不能因为它存在危害而将它“一棍子打死”,要正确全面的认识槟榔。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d/10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槟榔芋拍出天价,一个芋头重达十几斤我也算
- 下一篇文章: 一级致癌物,槟榔广告盯上年轻人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