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

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使君子9~12g,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或单用,作1~2次分服。小儿每岁1~1.5粒,炒香嚼服,1日总量不超过20粒。

注意

服药时忌饮热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来源

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indica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生于平原灌木丛或路旁。分布福建、台湾、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及广东海南岛等地。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具5条纵棱,偶有4~9棱,长2.5~4cm,直径约2cm。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微具光泽。顶端狭尖,基部钝圆,有明显圆形的果梗痕。质坚硬,横切面多呈五角星形,棱角处壳较厚,中间呈类圆形空腔。种子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约2cm,直径约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多数纵皱纹;种皮薄,易剥离;子叶2,*白色,有油性,断面有裂隙。气微香,味微甜。

炮制

使君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使君子仁取净使君子,除去外壳。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长约2cm,直径约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种皮脱落处为*白色,有多数纵皱纹。种皮薄,易剥离,子叶2,*白色,有油性,断面有裂隙。气微香,味微甜。

炒使君子仁取使君子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香气,取出,放凉。

复方

①治小儿蛔虫咬痛,口吐清沫:使君子(去壳)为极细末,用米饮调,五更早空心服。(《补要袖珍小儿方论》使君子散)

②治小儿疳蛔:使君子十个(瓦上炒,为末),甘草(胆汁浸一夕)、白芜荑各一分,苦楝子五个(炮,去核)。上末之,每服一钱,水煎服。(《幼科准绳》使君子散)

③治小儿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胀,时复疞痛,不进饮食,渐致羸瘦:厚朴(去皮,姜汁炙)、陈皮(去白)、川芎各一分,使君子仁(浸,去黑皮)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皂子大。三岁以上一粒,三岁以下半粒,陈米饮化下。(《局方》使君子丸)

④治小儿痞块腹大,肌瘦面*,渐成疳疾:使君子仁三钱,木鳖子仁五钱。为末,水丸龙眼大。每以一丸,用鸡子一个破顶,入药在内,饭上蒸热,空心食。(《简便单方》)

⑤治*病爱吃生米、茶叶、桴炭、泥土、瓦屑之类:使君子肉二两(切碎,微炒),槟榔二两,南星三两(俱用姜汁拌炒)。共为末,红曲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乌梅,花椒汤送下。(《万病回春》)

⑥治虫牙疼痛:使君子煎汤,频漱。(《濒湖集简方》)

⑦治头瘗面疮:使君子仁,以香油少许,浸三、五个,临卧时细嚼,香油送下,久而自愈。(《普济方》)

文献摘录

1.《中药学》

杀虫消积

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症

使君子为驱蛔常用之品,对于因蛔虫引起的腹痛、小儿疳积,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本品滋味甘美,可炒熟单独服食,容易为儿童所接受,适用于单纯性或轻症的蛔虫病。如蛔虫较、病情较重的,也可配合苦楝根皮、槟榔等驱杀蛔虫药同用;如小儿形体消瘦、腹胀如臌、面色痿*等症,又须配合*参、白朮等健脾益气药等同用。

但是,本品不宜大量服食,否则可能引起呃逆、眩晕等反应,也有认为不可与茶汁同服的,据称也可引起呃逆。如服使君子引起呃逆,不必疑惧,可饮服开水、米汤或嚼食甘草,以及用丁香泡汤濒饮,有解除呃逆作用。

此外,据报导,使君子还可用治蛲虫病。

2.《证类本草》

味甘,温,无*。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生交、广等州。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亦似诃梨勒而轻。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后来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

3.《玉揪药解》

味甘,微湿,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利水燥土,杀虫止泄。

使君子燥湿温中,疏木杀虫,治小便白浊,大便泄利,痞块,癣疮。

每月上旬,取仁数枚,空腹食之,虫皆死。

戒饮热茶,犯之则泄。

4.《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甘,性温无*,入脾胃二经。治小儿五疳,利小便,止白浊,除泻痢,杀诸虫,连壳用。

按∶使君子甘温,宜主脾胃,然多食令人发呃,伤胃故也。

5.《得配本草》

甘,温。入足太阴、阳明经。除食热,疗疳虫。健脾胃,止泄痢。治白浊,利小便。配芦荟,治脾疳。

去壳,或生、或熟听用。杀虫,宜上半月空腹拌青糖食之,即其壳煎汤送下。无食积者禁用。

服此忌食热物、热茶,犯之即泻。

6.《本经逢原》

凡杀虫药都是苦辛,惟使君子甘而杀虫,不伤脾胃,大人小儿有虫病者,每月上旬清晨空腹食数枚或为散,肥汤服之,次日虫从大便出。忌饮热茶,犯之即泻。凡虫皆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而生此物;甘温即能杀虫,又益脾胃,所以能敛虚热而止泻,为小儿虫积上药。

7.《纲目摘要》

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健脾胃.除虚热.诸药杀虫者.多是辛苦.唯使君子榧子甘而杀虫.俗谓杀虫殆尽无消食.孰知树有蠹.屋有蚁.国有盗.福耶祸耶.(服之忌饮热茶.)

8.《本草易读》

甘,温,无*。治小儿百病,五疳悉疗;解小便白浊,泻痢亦医。最杀诸虫,兼益脾胃。

原出海南、交趾。今闽之邵武,蜀之眉州,少栽莳之。其藤如葛,绕树而上。叶青如五加叶。五月花开,一簇一二十葩,红色轻盈如海棠。其实长寸许,五瓣合成有棱。

腹有虫病,每月上旬,清晨空腹食使君子仁数枚,或以壳煎汤送下,或七生七煨。(验方 .)

小儿痞块,腹大肌瘦,同木鳖子丸三豆大。鸡子一个,孔破入内,蒸熟食之。(第二。)

虫牙痛,煎漱之。(第三。)

9.《本草衍义》

紫黑色,四棱高,瓣深。今经中谓之棱瓣深,似令人难解。秋末冬初,人将入鼎、澧。其仁味如椰子肉。经不言用仁,为复用皮。今按文味甘即是用肉,然难得仁,盖绝小。

今医家或兼用壳。

10.《本草新编》

使君子,味甘,气温,无*。入脾、胃、大肠。去白浊,除五疳,杀蛔虫,止泻痢。用之以治小儿伤食生虫者实妙,以其不耗气也。然而大人用,未尝不佳。但宜用鲜,而不宜用陈,用熟而不宜用生。入药之时,宜现煨熟,去壳口嚼咽下,以汤药送之,始能奏功也。

11.《本草图经》

生交、广等州,今岭南州郡皆有之,生山野中及水岸。其叶青,如两指头,长二寸;其茎作藤如手指;三月生,花淡红色,久乃深红,有五瓣;七、八月结子如拇指,长一寸许,大类栀子,而有五棱;其壳青黑色,内有仁白色。七月采实。

12.《本草求真》

使君子(专入脾胃)。味甘气温。功专补脾杀虫除积。凡人症患五疳便浊。泻痢腹虫。皆脾胃虚弱。因而乳停食滞。湿热瘀塞而成。服此气味甘温以助脾胃。则积滞消。湿热散。水道利。而前症尽除矣。时珍曰。凡杀虫之药。多是苦辛。独使君子榧子而杀虫亦异也。每月上旬。虫头向上。中旬虫头向中。下旬虫头向下。于上旬空心服此数枚。则虫皆死而出也。但忌热茶同服。则令人作泻矣。出闽蜀。五瓣有棱。内仁如榧。亦可煨食。久则油黑不可用。

13.《本草蒙筌》

味甘,气温。无*。交趾多生,岭南亦有。新采香润,陈久干枯。用须慢火微煨,去壳便可嚼食。或和诸药,凭作散丸。去白浊,除五疳,杀蛔虫,止泻痢。因郭使君原用以治小儿,后人竟名之曰使君子也。

14.《本草经解》

气温.味甘.无*.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使君子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小儿疳症.名虽有五.原皆由脾虚.脾虚则不健运.于是积聚生疳也.其主之者.味甘可以益脾.气温可以健运也.中气不足.则溲溺为之变.所以小便白而混浊也.其主之者.甘温益气.气足则清肃而便清也.甘温之品.则具条达之性.能泻脾经之湿热.湿热清.则泻利自止而虫不生.所以杀虫疗泻痢也.

15.《本草害利》

〔害〕无虫积者勿食,凡小儿泄泻,是暑气所伤者,禁与肉果、诃子等涩热药同用。服使君子后,亦忌食热物热茶,犯之即作泄泻。

〔利〕甘温,入脾胃二经。杀虫消积,治五疳、便浊、泻痢疮。为小儿科要药。

〔修治〕出岭南州郡。七月采子壳,生用或蒸熟食,或以壳煎汤咽下,或云七生七煨合服。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若需采收买卖药品,请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zz/9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