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以椰子树自拟,暗示自己像椰子树受命
本文乃“温柔还你一世安稳”的品性。”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题椰子树(沈佺期)日南椰子树,香出风尘。丛生调木首,圆实槟榔身。玉房九霄露,碧叶四时春。不及涂林果,移根随汉臣。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上元二年()登进士第,武后时任考功郎、给事中,因党争之祸流放獾州(今越南民主共和国),后迁任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官至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期是初唐的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他们的诗从总的来说没有摆脱齐梁宫廷、应制诗的影响,但在声律方面为律诗的定型化进行了有益的实践,这在唐代律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咏椰子树的五律。椰子树是热带常绿乔木,高六七丈至十来丈,叶大覆于树干顶部,果实也聚积于树顶,呈圆形,径约四五寸,果肉味美,为热带地方人的重要食品之一。这首诗是作者从骥州赴台州时写的。在唐宋诗中,咏椰子树的作品很少。这首诗较完整地描绘了这热带佳果的色、香、形态与品性,表达了作者的某种复杂的感情,很值得珍爱。日南椰子树,香意出风尘。“日南”,即日之南,指南方。唐代疆域南至现在的越南国。作者被流放到獾州,也就是到日南之地。“茑”即袅,轻飘的意思。这两句说:南国獾州的椰子树,在风尘中飘来阵阵清香。“风尘”一词表示这是在途中的情景。由于闻到椰香,引起了对这獾州佳果的重新注目与回忆,于是续下四句:丛生调木首,圆实槟榔身。玉房九霄露,碧叶四时春。“丛生”,指椰子果相聚而生。“调”即和谐的意思。这是说:椰果丛生于椰树的顶端,显得很和谐。接着又就椰树树身着笔,说树身如槟榔树那样圆实。槟榔树也是热带常绿乔木,有颇高的经济价值。然后,诗人再描写椰树的花叶。“玉房”指花冠、花蕊,“九霄”即高空。这是说:花冠花蕊挂在树梢,犹如在高空中开放;树叶碧绿,四时如春。“玉房”句是眼前所见,“碧叶”句则由眼前所见引起对它的四季常态的回忆。经过这么细心的描述之后,诗人带着感慨的语气加以评论:不及涂林果,移根随汉臣。“涂(途)林果”:指离獾州赴台州途中所见的其他果树;“汉臣”,即作者自指。獾州与中原相比是偏远的南方,在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所以从中原南贬而来的官员多自称汉臣。这两句说:椰子树不如一路所见的其他果树那样,可以随着诗人赴台州时移植到台州去。这两句的含义颇深,第一是表达了对椰子树的喜爱,因为喜爱,才想到要把它移植到新任地台州。第二是从慨叹椰子树的不如其他果树的可以迁移,补充交代了它的“受命不迁”的品性。第三是表示这是诗人流放之后北迁途中所写的咏物诗。由此可见,这是全诗中至关重要的诗句,它作为诗的结尾,使全诗余韵无穷,引人深思。这首诗全面描写了椰子树及自己对它的感情,在描绘椰子树的风貌特征时结合着自己迁途的情景来写,已经没有了宫廷应制的口吻,而具有即景抒情的运笔特征,所以显得真实质朴。从律诗的形式来看,它与后来成熟的律诗相比,在平仄的粘对、句子的对仗和结构的启承转合等方面还不够严格,从而显示出律诗从古诗中脱胎的痕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zz/15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槟榔的坏与好你爱吃槟榔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