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呼吸着渐暖的空气,你的心情有没有多一丝愉悦呢?体内的音乐细胞也渐渐苏醒,不禁唱起歌来,迎接草长莺飞、鸟语花香,黎族人民还会用一件独特的乐器——鼻箫,鼻子也能吹奏乐器吗?快来跟小美一探究竟吧~▲黎族青年女歌手梁伟琪在吹鼻箫黎族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更是黎族人民重要的精神食粮。它集中展现了黎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生存智慧、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乐观、包容大度的性格。古朴天然的竹木乐器,一方面反映了黎族人民热爱自然的生态观念,另一方面,又能帮助我们了解远古乐器的功能及演化。它们都是黎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民歌传情抒胸臆在黎族日常生活中,民歌有着重要的地位,差不多男女老幼都会唱。特别是喜庆的日子里,唱歌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在建新房、举行婚礼、节日、访亲会友等场合,一般是男女对唱,往往唱到天明。三月三期间,青年男女聚会,以歌为媒,交流感情,直抒情怀,寻找情侣。情歌是黎族民歌中数量最多、传唱最广的精品。情歌的内容最为丰富,从思慕约会、求婚探情、嘲讽戏谑、爱情盟誓到离别思念、成亲逗趣、逃婚私奔、离婚丧偶等,均有咏唱,它们是黎族人婚恋生活的写照。黎族歌后王妚大王妚大从8岁开始学唱黎族民歌,如今能演唱上千首民歌,熟记三十多种不同的黎歌歌调,许多其他方言区失传的歌调仍能记忆,也因此被誉为海南黎族的“刘三姐”。虽然已经80多岁高龄,但穿着传统黎族服饰的她,依然显得十分精神。她幼年失学不认识字,但记忆力很强,对各种内容的歌谣一学就能熟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琼中黎族民歌的传承人,许多歌手慕名而来,向她拜师学艺。竹木乐器的自然韵味在黎族传统的音乐文化中,竹木器乐是独具特色的一个类型,无论是日常的生活劳动,还是三月三等节庆,或是男女交往活动,黎族人都喜欢带上自制的简易竹木乐器,或是在山间田野、房前屋后独奏来休闲娱乐和排忧解难,或是在交往时相互对奏表达情感,或是在各类节庆活动中为歌舞伴奏。黎族竹木乐器大都是取材于生产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竹木、兽皮等,手工制作而成。乐器音域较窄,音量较小,音色柔和,大多具有田园风格,简单易奏;乐曲简短,大都来自民歌,服务于黎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男女交往活动;音响散发着远古社会的生活气息和原生态的独特魅力。▲三亚槟榔谷景区吹奏竹木乐器的黎族艺人极具黎族特色的乐器鼻箫,因用鼻孔吹奏这一独特演奏方式而得名。鼻箫在黎族民间流传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深受历代黎族人喜爱的民族乐器,也是少男少女倾诉情怀、对歌抒怀时常用的乐器,黎族青年男子常以鼻箫吹得出色与否确定姻缘,往往还互相交换鼻箫作为定情信物。在黎族民间,偶尔能见到管身很长的鼻箫,最长者竟达厘米,需要躺着吹奏,用脚趾来按下面的音孔。这种长鼻箫,现在只有极少数的老人能吹奏了。鼻箫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一对黎族青年相爱了。临结婚前,姑娘到槟榔园采槟榔时被恶霸洞主抓去,小伙子得知后焦急万分,他找了三天三夜,终于发现姑娘被关在密林中的一个山洞里。两人无法相见,小伙子只好唱歌传情。洞主察知,又把小伙子抓起来,割了舌头,发配到一片荒远的山林里。一个月后,小伙子又在山洞边出现,虽不能唱歌了,但他砍了一节白竹,用鼻子吹出了自己的痛苦和思念之情,姑娘心领神会,感泣不已。后来,小伙子被洞主抓去处死。死前,他托人将白竹做的鼻箫转交给姑娘。姑娘接过鼻箫,悲痛欲绝。不久,姑娘在看守的帮助下逃出虎口,跑到小伙子坟前,把小伙子生前吹奏过的鼻箫曲吹奏了一遍又一遍。从此,鼻箫便一代代传下来,成了青年男女表达情意的乐器了。在劳动、节庆和男女交往中,黎族人民通过悠扬婉转的歌声、简约而质朴的乐器表达情感、传递心声。这些歌声、乐声,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乐观、耿直、刚毅的性格,也体现了黎族人民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美好情感。文/张巨斌图/视觉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zz/1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