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整理编辑不易,请添加小编QQ()完成一元付费,即可获取完整电子版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药性理论是 A.升降浮沉B.有*无*C.四气D.五味E.归经 ()2.与所治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的药性是 A.四气B.五味C.归经D.升降浮沉E.有*无* ()3.古代载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拾遗》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证类本草》 ()4.能产生或增强*性反应的配伍是, A.相须B.相杀C.相使D.相反E.相恶 ()5.以下能够增强延胡索镇痛作用的炮制方法是 A.蜜炙B.醋制C.炒炭D.制霜E.酒制 ()6.以下药物不宜先煎的有 A.附子B.薄荷C. D.龙骨E.磁石 ()7.细辛除祛风散寒外,又能 A.燥湿止带B.利水消肿C.温肺化饮D.消肿排脓E.升阳止泻 ()8.喻为呕家圣药的是, A.生姜B.香薷C.紫苏D.荆芥E.桂枝 ()9.素有夏月麻*之称的药是 A.防风B.香薷C.白芷D.羌活E.桂枝 ()10.麻*除发汗外,还能 A.止呕B.解*C.行气D.止痉E.平喘 ()11.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具有凉血而不留淤、活血而不妄行的作用特性的药物是 A.牡丹皮B.生地C.知母D.玄参E.栀子 ()12.石膏的性味是 A.辛、甘,温B.甘、苦,温C.苦、辛,大寒D.甘、辛,大寒E.甘、咸,寒 ()13.能清热燥湿,泻火解*,安胎的药物是 A.菊花B.栀子C.*芩D.*柏E.紫苏 ()14.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除蒸的药物是 A.*柏B.*芩C.苦参D.龙胆E.知母 ()15. 不具有的功效是 A.开窍醒神B.消肿生肌C.化湿D.止痛E.清热 ()16.能补益肝肾、收敛固脱,善于治疗虚汗不止的药物是 A.吴茱萸B.山茱萸C.芡实D.桑螵鞘E.覆盆子 ()17.能凉血、退虚热的药物组是 A.青蒿和大青叶B.*柏和知母C.青蒿和地骨皮D.白薇和胡*连E.板蓝根和青黛 ()18.泻下通便,常与芒硝相须为用的药物是 A.大*B.火麻仁C.大戟D.番泻叶E. ()19.性温,善于祛腰部以下风寒湿痹,又能解表、止痛的药物是 A.防己B.独活C.乌头D.秦艽E.威灵仙 ()20.化湿药多气味芬芳,主归 A.肝、胃经B.脾、胃经C.脾、肺经D.大肠、小肠经E.肾经 ()21.既化湿行气,又能温中止泻的药物是 A.*连B.厚朴C.藿香D.砂仁E.草豆蔻 ()22.能清热利湿退*,为治湿热*疸要药的是 A.木通B.石韦C.茵陈D.滑石E.萆薢 ()23.既能温肺化饮,又可以回阳通脉的药物是 A.附子B.干姜C.吴茱萸D.肉桂E.花椒 ()24.既能破气消积,又能化痰除痞的药物是 A.枳实B.橘红C.沉香D.木香E.香附 ()25.善于消除肉食油腻积滞的药物是 A.山楂B.神曲C.麦芽D.鸡内金E.莱菔子 ()26.为治疗蛔虫、蛲虫佳品,善于治疗小儿疳积的药物是 A.雷丸B.使君子C.南瓜子D.槟榔E.苦楝皮 ()27.大面积烧伤不宜外涂以免引起肝中*的药物是 A.大蓟B.地榆C.小蓟D.白及E.蒲* ()28.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称为“血中之气药”,善于治疗各种头痛的是 A.丹参B.川芎C.红花D.桃仁E.延胡索 ()29.红花的功效是 A.活血通经,祛瘀止痛B.活血通经,下乳消肿C.活血通经,通利关节 D.活血通经,利尿通淋E.活血通经,引血下行 ()30.半夏、天南星除燥湿化痰外,还能够 A.止呕B.止血C.止痉D.通络E.散结 ()31.苦杏仁的功效是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B.止咳平喘、解痉定痛C.止咳平喘、降气化痰 D.止咳平喘、利水消肿E.止咳平喘、温中止呕 ()32.石决明除平肝潜阳外,还有的功效是 A.镇惊安神B.软坚散结C.清肝明目D.凉血止血E.祛风止痒 ()33.能息风止痉,攻*散结,通络止痛的药物组合是 A.天麻、钩藤B.蜈蚣、全蝎C.地龙、蒺藜D.羚羊角、僵蚕E.石决明、珍珠母 ()34.人参不具有的功效是 A.大补元气B.利水消肿C.补脾益肺D.生津止渴E.安神益智 ()35.白术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补气健脾B.止汗C.燥湿利水D.生津止渴E.安胎 ()36.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别称“仙灵脾”的药物是 A.淫羊藿B.肉苁蓉C.锁阳D.海狗肾E.巴戟天 ()37.既能重镇安神,又能清热解*的药物是 A.朱砂B.磁石C. D.龙骨E.珍珠 ()38.酸枣仁和柏子仁均有的功效是 A.养心安神、温中止呕B.养心安神、润肠通便C.养心安神,止泻 D.养心安神、醒神开窍E.养心安神,敛阴止汗 ()39.当归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补血B.活血C.调经D.敛阴止汗E.润肠通便 ()40.南沙参、北沙参均有的功效是 A.养胃生津、清心除烦B.养阴清肺、益胃生津C.滋补肝肾、明目退翳 D.润肺滋阴、补脾益气E.滋肾除热、润肠通便 ()41.能收,能涩的药味是 A.苦味B.酸味C.辛味D.咸味E.甘味 ()42.能产生或增强*性反应的配伍是, A.相须B.相杀C.相使D.相反E.相恶 ()43.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神农本草经》E.《证类本草》 ()44. 制霜属于炮制方法中的 A.修治B.水制C.火制D.水火共制E.其他制法 ()45.以下药物中不可煅烧的是 A.朱砂B.龙骨C.牡蛎D.血余E.磁石 ()46.解表药的药味多 A.苦B.咸C.甘D.酸E.辛 ()47.麻*除发汗外,还能 A.止呕B.解*C.行气D.止痉E.平喘 ()48.尤善治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症的药是 A.细辛B.羌活C.白芷D.独活E.辛夷 ()49.尤其宜于巅顶头痛的药是, A.白芷B.辛夷C.藁本D.荆芥E.细辛 ()50.长于息风止痉,明目开音的药是 A.菊花B.柴胡C.桑叶D.葛根E.蝉蜕 ()51.善治乳痈肿痛的药物是 A.败酱草B.紫花地丁C.鱼腥草D.芦根E.蒲公英 ()52.芦根的功效是 A.清热、燥湿、止呕B.除烦、止泻、利尿C.泻火、止泻、利尿 D.泻火、止汗、生津E.除烦、止呕、利尿 ()53.功能清热解*,善治疗疮的药物是 A.夏枯草B.土茯苓C.天花粉D.栀子E.紫花地丁 ()54.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的共同功效是 A.清热解*,活血止痛B.清热解*,利湿C.清热解*,凉血 D.清热解*,燥湿E.清热解*,利水消肿 ()55.前人称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 A.大青叶B.大血藤C.白头翁D.连翘E.板蓝根 ()56.能润肠通便,略兼补虚的药物是 A.大*B.芦荟C.番泻叶D.火麻仁E.芒硝 ()57.辛热大*,尤善治疗风寒湿痹所致诸痛的药物是 A.雷公藤B.防己C.川乌D.独活E.威灵仙 ()58.既可以化湿止呕,又能解暑的药物是 A.广藿香B.佩兰C.砂仁D.白豆蔻E.苍术 ()59.善于行气消积,为消胀除满的要药是 A.苍术B.厚朴C.砂仁D.豆蔻E.藿香 ()60.车前子不具有的功效是 A.利尿通淋B.凉血止血C.渗湿止泻D.清肺化痰E.清肝明目 ()61.温里药不适于以下哪种情况 A.里寒证B.脾胃虚寒C.心肾阳虚D.孕妇E.肺寒痰饮 ()62.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被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的药物是 A.沉香B.木香C.陈皮D.枳实E.香附 ()63.既可以消食除胀,又能降气化痰,通常不宜与人参同用的药物是 A.莱菔子B.山楂C.陈皮D.神曲E.鸡内金 ()64.既可以驱虫,又可以利水行气,治疗水肿脚气的药物是 A.雷丸B.槟榔C.使君子D.南瓜子E.鹤草芽 ()65.既能温经止血,又能散寒止痛,外用可用于灸法的药物是 A.艾叶B.白及C.炮姜D.桂枝E.高良姜 ()66.活血行气止痛力强,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的是 A.桃仁B.延胡索C.香附D.柴胡E.川芎 ()67.益母草不适用于 A.产后瘀滞腹痛B.痛经C.水肿D.热*证E.孕妇 ()68.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可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燥咳及肺痈的是 A.川贝B.陈皮C.苦杏仁D.百部E.前胡 ()69.肺热喘咳痰稠,难以咳出者不宜用 A.白果B.桔梗C.竹茹D.川贝E.栝楼 ()70.既能平肝熄风,又能清肝明目,清热解*的药物是 A.羚羊角B.天麻C.钩藤D.牛*E.全蝎 ()71.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性平不燥不腻,多用于脾肺气虚轻症的是 A.西洋参B.大枣C.*芪D.白术E.*参 ()72.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药物是 A.山药B.蜂蜜C.大枣D.*芪E.*参 ()73.杜仲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补肝肾B.降血压C.强筋骨D.托疮*E.安胎 ()74.能乌须发,为精血不足,须发早白 的药物是 A.制首乌B.生首乌C.人参D.当归E.熟地 ()75.五味子不具有的功效是 A.敛肺止咳平喘B.温中行气止痛C.滋肾涩精止泻 D.固表收敛止汗E.生津宁心安神 ()76.安神药主要的归经是 A.心、肾经B.心、肝经C.脾、肾经D.心、肺经E.肺、肾经 ()77.既养阴润肺,又能清心除烦安神的药物是 A.百合B.百部C.天冬D.酸枣仁E.茯苓 ()78.可以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痈散结的药物是 A.柏子仁B.远志C.石菖蒲D.人参E.益智仁 ()79.龙骨不具有的功效是 A.镇惊安神B.平肝潜阳C.收敛固涩D.聪耳明目E.收湿敛疮 ()80.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走窜力强、孕妇忌用的药物是 A.麝香B. C.苏合香D.石菖蒲E.蟾酥 ()81.开创图文对照法编写的药典性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本草经集注》D.《本草纲目》E.《新修本草》 ()82.古代载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拾遗》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证类本草》 ()83.我国最早的本草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本草经集注》D.《本草纲目》E.《新修本草》 ()84.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的药性是 A.四气B.五味C.归经D.升降浮沉E.有*无* ()85.酒炙可使药性转化为 A.藏B.沉C.降D.收E.升 ()86.具有沉降趋向的药物,性味多是 A.辛、甘、凉B.咸、苦、温C.辛、甘、温D.酸、苦、寒E.辛、苦、温 ()87.称为“呕家圣药”的药是 A.生姜B.香薷C.紫苏D.荆芥E.桂枝 ()88.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A.辛B.甘C.酸D.苦E.咸 ()89.宜布包入煎的药物是 A.麻*B.香薷C.桂枝D.辛夷E.细辛 ()90.素有“夏月麻*”之称的药是 A.防风B.香薷C.白芷D.羌活E.桂枝 ()91.具清热解*功效,被誉为“疮家圣药”的药是 A.栀子B.金银花C.连翘D.紫花地丁E.牛* ()92.善治肺痈的清热解*药是 A.蒲公英B.鱼腥草C.败酱草D.山豆根E.白头翁 ()93.主要用于痢疾的清热解*药是 A.蒲公英B.鱼腥草C.败酱草D.山豆根E.白头翁 ()94.善治肠痈的清热解*药是 A.蒲公英B.鱼腥草C.败酱草D.山豆根E.白头翁 ()95.善治乳痈的清热解*药是 A.蒲公英B.鱼腥草C.败酱草D.山豆根E.白头翁 ()96.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清热解*药是 A.蒲公英B.鱼腥草C.败酱草D.山豆根E.白头翁 ()97.善消油腻肉食积滞的消食药是 A.山楂B.莱菔子C.麦芽D.鸡内金E.神曲 ()98.具有回乳功效的消食药是 A.山楂B.莱菔子C.麦芽D.鸡内金E.神曲 ()99.具有祛瘀功效的消食药是 A.山楂B.莱菔子C.麦芽D.鸡内金E.神曲 ().具有化痰功效的消食药是 A.山楂B.莱菔子C.麦芽D.鸡内金E.神曲 ().薄荷除疏散风热外,又能 A.疏肝B.止痉C.升阳D.解*E.清肺 ().蝉蜕除疏散风热外,又能 A.疏肝B.止痉C.升阳D.解*E.清肺 ().桑叶除疏散风热外,又能 A.疏肝B.止痉C.升阳D.解*E.清肺 ().半夏配生姜属 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畏E.相杀 ().石膏配知母属 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畏E.相杀 ().生姜配半夏属 A.相须B.相反C.相恶D.相畏E.相杀 ().具利水渗湿功效的药是 A.大*B.藿香C.茯苓D.干姜E.威灵仙 ().具祛风湿功效的药是 A.大*B.藿香C.茯苓D.干姜E.威灵仙 ().具芳香化湿功效的药是 A.大*B.藿香C.茯苓D.干姜E.威灵仙 ().具泻下功效的药是 A.大*B.藿香C.茯苓D.干姜E.威灵仙2. ().既能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止汗的药物 A.苍术B.白术C.*芪D.茯苓E.山药 ().何首乌不具有的功效是 A.补益精血B.润肠通便C.平抑肝阳D.解*E.截疟 ().既补中益气,又生津养血的药是 A.*芪B.甘草C.*参D.大枣E.当归 ().麝香不具有的功效是 A.开窍醒神B.活血散结C.化湿D.止痛E.催产 ().具有平喘,通络,利尿作用的是 A.罗布麻叶B.地龙C.天麻D.全蝎E.赭石 ().能治自汗,盗汗的养心安神药是 A.远志B.酸枣仁C.柏子仁D.龙骨E.合欢皮 ().苦杏仁除止咳平喘外,还能 A.利水消肿B.燥湿化痰C.祛风止痉D.降逆止呕E.润肠通便 ().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有“血中之气药”之称的是 A.牛膝B.红花C.丹参D.川芎E.桃仁 ().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宜外用的药物是 A.蒲*B.地榆C.槐花D.白及E.茜草 ().既杀虫,又疗癣的是 A.苦楝皮B.香加皮C.地骨皮D.桑白皮E.合欢皮 二、填空练习 1.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中药的五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红指_________和_________;乳没指_________和_________; 焦三仙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双*连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中药的性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四大怀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矿物、贝壳类药物及需要长时间煎煮降低*性的药物入药煎煮时需要_________;薄荷入药煎煮需要_________;辛夷入药煎煮需要_________;价值昂贵的药物如人参需要__________;阿胶服用时需要__________;芒硝入药需要_________。 7.列出具有安胎作用的五个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归经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依据。 9.中药的性能,________________是针对疾病的病性而言;________________是针对疾病的病势而言;_______________是针对疾病的病位而言。 10.中药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 11.药物七情中,能产生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产生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的是______________;能减轻或消除*副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产生*副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妊娠用药禁忌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和————两类。 13.用药禁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凡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药,称为解表药。 三、判断练习 ()1.天花粉的使用注意是孕妇忌用,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同用。 ()2.茵陈是治*疸的要药,只用于阳*。 ()3.温里药主要适用于里热证。 ()4.安神药可分为重镇安神药和养心安神药。 ()5.三七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 ()6.*参的特点是甘补而平,不燥不腻。 ()7.木香善行脾胃大肠气滞,为行气止痛之要药。 ()8.甘草补气缓急宜炙生用,泻火解*宜炙用。 ()9.朱砂宜煅用。 ()10.麦芽有行气通经下乳的功效。 ()11.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服药禁忌和病症禁忌等内容。 ()12.温里药主要适用于里热证。 ()13.三七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 ()14.牛*用法用量:入丸散,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15.对*性较强的泻下药,一定要严格炮制,控制剂量,避免中*,确保用药安全。 ( )16.“平性”是指中药的寒热偏性不明显。 ( )17.甘草补气缓急宜炙用,泻火解*宜生用。 ()18.麝香的功效是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19.朱砂炮制时采用“水飞法”,使用时可以入煎剂。 ()20.收敛止血药对于出血有瘀或出血初期邪实者,可用。 ()21.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本草纲目。 ()22.桂枝既能走表发汗,又能走里温经。 ()23.*参的特点是甘补而平,不燥不腻。 ()24.附子有*,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 ()25.木香善行脾胃大肠气滞,为行气止痛之要药。 ( )26.藜芦与丹参、*参、西洋参、人参等药物同用时会增强其*性。 ( )27.甘草补气缓急宜炙用用,泻火解*宜生用。 ( )28.香附不是肝郁气滞要药,是妇科调经要药。 ()29.朱砂炮制时采用“水飞法”,使用时可以入煎剂。 ()30.收敛止血药对于出血有瘀或出血初期邪实者,可用。 四、名词解释 1.中药2.四气3.归经4.道地药材5.配伍6.补益药7.五味 8.化湿药9.中药学10.七情11.配伍禁忌12.解表药13.安神药 五、简答题练习 1.特殊煎法包括那几种。 2.比较荆芥与防风功效与应用的异同。 3.比较羌活和独活功效与应用的异同。 4.止血药分几类,各类有何特点? 5.简述艾叶的功效与应用。 6.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7.“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是什么? 8.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的性能主治。 9.青皮与陈皮来源于同一植物,应如何区别。 10.简述川芎的功效与应用。 11.写出“十八反”。 12.写出五味的作用。 13.比较羌活与独活功用的异同点。 14.比较川贝与浙贝功用的异同点。 15.特殊煎法包括那几个方面? 六、论述题 1.试述补益药的含义、分类及每类补益药的特点并列举具体药物(每类不少于2味具体药物)。 2.试述止血药的含义、分类及每类药的特点并每类列举不少于两味的具体药物。 3.试述泻下药的含义、分类及每类药的特点并每类列举不少于两味的具体药物。 4.试述祛风湿药的含义、分类及每类药的特点并每类列举不少于两味的具体药物。 5.当归、香附、丹参均为妇科调经之要药,请论述其各自的类别、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有何相同和不同。 6.详述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分类、适应症、配伍使用及使用注意,并每类写出一味中药。 7.详述中药“熟地*”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及注意事项。 8.详述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分类、适应症、配伍使用及使用注意,并每类写出一味中药。 9.叙述中药“金银花”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及使用注意。 10.详述解表药的含义、功效、分类、适应症及使用注意,并每类写出一味中药。 11.叙述中药“川乌”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及注意事项。 12.详述补益药的含义、分类、功效、适应症及使用注意,并每类写出一味中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zz/10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种水果会致癌,连医生都躲着7种常见水
- 下一篇文章: 不传之秘手抄本医书的种用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