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中
要是去翻明朝的历史,你就会晓得,明朝历史里大型灾害的次数实际上没多少,总共就多次,这数量甚至比清朝的还少呢。 奇怪的是,明朝的自然灾害和别的朝代不一样,明朝的雹灾、寒灾比其他朝代多不少呢,在明朝的灾害里占了一半还多。 这表明明朝老是特别冷,要不雹灾咋会这么频繁呢。 后世的学者仔细研究后发现,从元朝初期到清朝末期,中华大地经历了非常寒冷的“小冰河时期”。 明朝就更倒霉了,刚好处于中间,是整个“小冰河时期”最冷的时候。 三百年前的中国,到底冷到啥地步了呢? 咱们不妨翻开史书去研究研究,估计史书上那些吓人的数字会让人害怕。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个被叫做“火炉”的城市,南京是其中一个。现代的南京人应该都体验过南京夏天那种燥热的感觉了,真就像被捂在火炉里似的,有点让人受不了。 《明史·五行志》里记载,南京平常冬天很少有风雪,但是在明朝的时候,却“冬天特别冷,河都冻住了,好多天也不化”。 老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河都冻了好几天还没化呢,估计比现在的东北地区还冷。 另外,《阅世编》里记录了安徽地区冬天的天气状况,上面写着“大雪下了好几天,平地上积雪有三尺厚。” 用现代的长度单位来换算的话,三尺差不多就是一米呢。 史书中的这些数字真的很吓人,平地的积雪能厚达一米左右呢,要是八九岁的小孩在这雪里,恐怕连头都露不出来。 华东地区这么冷,那向来暖和的南方会是啥样呢? 《广东通志》里有记载,在公元年的时候,广州和琼州那一片下了千里大雪,地上的积雪啊,有好几尺厚呢。冷到啥程度呢?雪线都盖到海南岛北部了,说那时候是万里冰封也不过分。 北方人还行,他们入冬前就习惯准备过冬的衣服被子,时间长了也存下不少过冬的衣物,凑合能熬过这种特别冷的天气。 南方人以前一直过着四季如春的日子,从来没想到会碰上这么冷还持续很久的极寒天气,所以也没准备抵御寒冷的衣服。 全国性的极寒天气一下子席卷过来的时候,他们想买御寒的衣服也来不及了。 朱元璋推动下,那时棉花已不稀罕了。但全国闹灾,棉花需求猛涨。寒灾之后常有旱灾,棉花产量不断下降,价格就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和黄金差不多贵了,普通人哪能承受得起啊。 所以光广东地区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被冻死了。 冰天雪地的,人就穿那么点单薄衣服,晚上连棉被都没有来保暖,这得有多无助、多绝望啊,真的很难想象。 从上面史籍的记载能很容易发现,多年前的中国,冬天冷得厉害还持续很长时间,从南方到北方气温是越来越冷的,寒灾过了以后常常就跟着旱灾,所以这就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史籍里能看到明朝时的寒冷,可这么冷的天危害能有多大呢?除了挨冻,人们还得面对啥困难呢? 首先就是粮食减产得很厉害。 这不光是极寒天气会给农作物造成毁灭性打击,而且寒灾过后往往会出现旱灾。 在古籍《阅世编》里能看到,那时候雨雪大幅南移,结果河洛、齐鲁、吴越、荆楚、三辅这些重要的产粮地都接连发生大旱灾。 都知道荆楚那地方一直被叫做天下粮仓呢,在三国的时候就特别明显了。要是荆楚闹旱灾,全国都得不好过。 其次,有大量牲畜被冻死了。 古代用来耕地的牲口,价钱向来就高。要是长时间处于极寒的天气里,牲口一个接一个被冻死,那普通老百姓可就没活路了。 另外还有交通方面(的情况)。 在《北游录》、《阅世编》、《明史·五行志》还有《庸闲斋笔记》等不少史料里,都有对当时交通运输状况的记录。根据这些史籍的记载,差不多全国的河面当时都冻住了。 水路走不通,陆路也一样。积雪有三尺厚呢,简直是一步都难走。马车没法往前走不说,就连走着去都很费劲。这样一来,货物运输就慢了,消息传递的时间也被耽搁了。所以啊,皇帝下的好多命令得过好久才能传出去,特别是南方和其他偏远的地方。 有这么多难题,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口大量减少,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朝代更替呢。 实际上,在中国的历史上,“小冰河时期”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而且每次一出现,就会有朝代更替这种情况发生。 商朝末年就有对此最早的记载,再就是东汉末年,接着是唐朝末年,最末的是明朝末年。 你有没有发现这么个规律?只要一出现这种极寒天气,朝廷要是处理得不好,那很可能就会引发农民起义,到最后朝代就更替了。 而且,每次极寒天气一出现,人口就会锐减。 商朝由于史料有缺失,具体的数字不清楚。不过史书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段时间,人口数量已经少得可怜,只剩下七百余万了。 要是说人口锐减是战争造成的,历史上像三国那样的乱世可不少,为啥就三国时期人口减少得这么厉害呢? 哪怕是在明朝的时候,人口最少也少了一半呢。 天气冷得很,难题也不少,不过人们也不是没辙,古人就想出了些抵御严寒的法子。 就像《齐民要术》里说的那样,以前的人为了抵抗这种极端天气,会用熏烟、培土、包裹之类的方法。 就拿保暖来说,可以用烟熏法。这个法子主要是靠落叶、干粪还有柴草这些燃烧物燃烧产生的烟雾,来降低地面冷气辐射,提升温度。 农作物就用培土法。就是拿松软的土,把农作物的土层弄得更高更厚,让土盖到根茎上头,这样就能保暖了。 果树之类的树木呢,会用到包裹法。就像名字说的那样,就是给树的外面包上一层能保暖的东西。这种方法到现在也还一直在用呢。 但是人工防御也就只能应个一时的急,长时间的极寒天气,人力根本顶不住。所以那时候好多植物和果树都因为天气种不了。 像荔枝、椰子还有槟榔这类的,都因为这个往南移了,结果福建和广西这些以前盛产这些果子的地方,好长时间都见不着它们了。一直等到“小冰河”时期完全过去,这些树才又开始发芽。 当然了,这也意味着新的篇章就要开始了。 :《明史》、《齐民要术》、《北游录》、《阅世编》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tz/15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恪酒店度假成功签约三亚保利天艺凤凰酒店
- 下一篇文章: 邱处机养生经典摄生消息论,原文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