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破解槟榔产业困局的对策研究时间:-11-02

摘要:嚼食槟榔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近些年,由于社会舆论对食用槟榔安全性的疑虑,相关法律*策修改后食用槟榔不再是“食品”,无法继续使用食品管理制度。食用槟榔的身份定位悬而未决,带来了食用槟榔产品市场监管缺失、深加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到期不能重新申领等问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槟榔第二大生产国,主产区在海南、湖南。为避免槟榔产业遭受重创、影响到民生问题,需多措并举,解决槟榔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我国槟榔产业概况

(一)我国食用槟榔发展史概述

成于魏晋时期的《南中八郡志》是记载我国食用槟榔最早的文献,距今约有年历史。汉唐时期的《异物志》、《岭表录异》等古籍记载中,槟榔为岭南珍异之一。自宋代以后,槟榔果逐渐风糜闽、蜀、湘等地。海南先民种植食用槟榔,主要用于防瘴治病。我国历史上有关嚼食槟榔的轶事风俗很多,韩愈、苏东坡、朱熹等文豪都是槟榔爱好者,且写下许多优美的槟榔诗篇。槟榔由古至今一直用于社交、婚礼、祭祀、年俗、诗词歌谣、民间故事等具有民俗和社会意义的槟榔文化,并且流传至今。历经千年,槟榔逐渐从一味南药演变为日常生活的嗜好品,并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元素。

(二)海南槟榔产业概况

我国槟榔栽培主要分布在海南和台湾。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槟榔第二大生产国,主产区在海南,槟榔已上升为海南省总产值 的热带经济作物。年,海南槟榔种植面积.8万亩,收获面积.0万亩,干果产量28.7万吨,槟榔产业产值约亿元。其中,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有万宁、琼海、屯昌、琼中、定安和保亭6个市县,共计.9万亩,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的70.24%。海南槟榔种植农户有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41.37%。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统计结果显示,-年,海南农民人均出售槟榔收入分别为.0元、.6元和.4元,在槟榔主产区,槟榔收入占农户收入约三分之一。海南槟榔初加工企业有多家,主要是将鲜果加工成干果,年加工槟榔干果约20多万吨,95%的干果销往湖南进行深加工。我国槟榔深加工主要在湖南省,企业有上百家,其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7家。海南省槟榔深加工企业有4家。年,这4家槟榔深加工企业的加工产量约1.25万吨(占全省干果总量的4.6%),产值约17.5亿元。槟榔种植及加工已成为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食用槟榔市场前景

目前,海南槟榔产业的 经济价值在于利用深加工技术制作的食用槟榔在全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未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快速发展。

槟榔在中国有近亿消费人群,在全球约有10亿消费者,南亚、东南亚是食用槟榔消费的主要市场。近10年,我国食用槟榔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20%。如今,槟榔产业的总产值已超过亿元;国际市场上,目前已有少量中国食用槟榔产品进入欧洲、越南等华人聚集区,但还未形成市场规模。

据海南槟榔行业估算,槟榔深加工消耗干果需求按年保守增长速度3%计算,到年,全国槟榔年需求干果量将超过37万吨,总产值约亿元,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万人。我国以嫩槟榔壳为基础开发的嚼块产品食用方式比印度食用槟榔核和其它地区鲜食的方式更加科学。我国企业生产的独立包装的食用槟榔更便于存储、运输和销售。未来,如果槟榔的药食同源身份能够得到明确,相关的*策、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得到突破,产品功能和产品得到更多开发和升级,在国家“一带一路”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策的推动下,槟榔产品、技术、市场和投资等将辐射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槟榔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二、海南槟榔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食用槟榔产品的身份定位问题悬而未决,造成槟榔深加工企业不能重新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

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对地方特色食品食用槟榔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批复》(质检食监函〔〕号)明确指出:将食用槟榔按28大类中其他食品类进行发证和市场准入管理。年3月,海南省卫生计生委和省质监局《关于发布海南省食品地方标准清理结果的通告》(琼卫通〔〕1号)中,将《食用槟榔》(DB46/T75-)继续保留作为食品质量地方标准,不纳入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年6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号)明确列入国家药典的物质(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的除外)不得制定地方标准。年 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没有出现“食用槟榔”。由于当下食用槟榔未被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亦不属于新资源食品,这意味着目前食用槟榔不能纳入食品行业管理,也不能制定相关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无法继续适用食品管理制度。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食用槟榔生产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陆续到期后,企业还能否重新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槟榔因受身份问题不明确,到期后食用槟榔如何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南企业从年8月开始到期,海南企业从年5月开始到期。如果企业不能继续申领食品生产许可证,槟榔企业的生存将受到严重打击,槟榔鲜果将出现无人收购的局面。对食用槟榔生产若没有许可管理,食用槟榔不再是“食品”,而其身份问题法律性质悬而不决,使得市场监管工作面临制度障碍和违法风险,迫切需要明确部门监管的法律依据以及建立完善食用槟榔产品安全标准体系。

(二)我国食用槟榔是否致癌存在重大争议

槟榔致癌说来源于世卫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年出版的专著《槟榔嚼块和槟榔果咀嚼及一些由此产生的亚硝胺》和年将槟榔果(Arecanut)、含烟草的槟榔嚼块(Betelquidwithtobacco)、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Betelquidwithouttobacco)列入一类(Group1)致癌物。但是,该专著主要研究了印度和东南亚的食用方式,对中国食用槟榔的食用方式没有进行研究,中国的食用方式以嫩槟榔壳为原料,不是蒌叶嚼块和槟榔果核嚼块。无须讳言,长期过量食用目前的食用槟榔存在对口腔的不利影响,但影响程度还无法科学判断。槟榔既是传统中药,也是我国地方特色食品,在海南食用槟榔有上千年历史,湖南有数百年历史。目前国内关于食用槟榔的*理研究结论和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也不一致,我国食用槟榔是否致癌目前还存在重大争议。

(三)槟榔已经被严重妖魔化

年,一则关于槟榔为一级致癌物的新闻引起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f/9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