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专业医院 http://health.zgny.com.cn/b/b16/m/13033.html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第九期

老年生理日渐衰颓,患失眠证者居多。病人经常就寝后难于入睡,或多梦易醒,甚至彻夜难眠。

造成失眠的原因是很多的,在中医约分为“不得卧”、“不得眠”两类。“不得卧”属形态症,“不得眠”属神经性症。

不得卧的失寐,老年人多因饮食过量,胃有积食,支撑心下,导致胃气不和,胃不和则睡不安,使阳明气逆而呼吸有音。

有因贪口腹恣嗜肥甘厚味,则助湿酿痰生热,上扰空窍,因而失眠。

有因喜食生冷瓜果,伤及脾胃之阳,而寒从内生,腹痛泄泻,亦碍眠卧,此证多见脘闷嗳气,胀满不舒,或大便不爽,舌苔*、白而腻、脉象滑。

若不能正卧或偃卧者,宜从沈氏尊生书和胃汤;

若肺气盛脉大者,参以钱乙泻白散。

若积滞已消,而胃气未和,尚不能入睡者。用半夏秫米汤以和胃,古人谓阳气盛不得入于阴,故目不暝。应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半夏汤服之,则胃气得通,其效立见。

半夏汤方:半夏10克,秫米18克,长流水八茶盅,扬之万遍,取四盅煎之,炊以苇茎火,趋沸加入秫米半夏,待煮剩一大盅,饮一小杯,日三稍益,以和为度,久者三服可愈。

若水停心下不得卧者,宜《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积食治法:用《丹溪心法》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清热,或用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伤食者加山楂,伤面食者加炒莱菔子,伤米面薯芋等食者加微炒短麦芽,伤谷食者,加生谷芽、伤酒食者,加枳椇子、葛花,伤瓜果食者,加草果仁。

若脚气不得卧者,宜《证治准绳》鸡鸣散。如逆气冲心,神气闷乱,脉搏欲绝,用本方去苏叶、陈皮、桔梗、加入沉香、肉桂、附子、法半夏,以急泄湿浊,降其冲逆。

治验:我于年,患脚气上冲心窝,疼痛欲死,蹲于炕上,汗出而喘,急遇友人王立斋医生,为疏鸡鸣散方;苏叶10克,吴茱萸6克、桔梗、生姜各15克、木瓜、陈皮各30克,槟榔七枚(打碎)。

用清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去渣,再入清水二碗煎之,取一小盅,两次药汁和匀,置床头,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次,冷服。吃烧饼压之,至天明,下黑粪水半痰孟,疼痛止。早饭后稍进饮食。

干脚气、湿热脚气,不宜使用本方。喘不得卧失眠者,宜《沈氏尊生书》苏子竹茹汤。

我的肤浅体会,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一有积滞,则阻碍气机,酿成卧不安的失眠症。

在辨证上要“先其所因”,诊察明白它是伤食的则消导食积,有湿热生痰的则清热去痰,有寒湿停饮的则温阳利水。

“伏其则所主”,胃肠清则胃气和,睡眠得稳。但老人疾患,应少服药,在动作饮食日常生活方面加以注意,予以调节。

清晨散步,有助血气流通,身体健康,饮食宜给消化吸收留有余力,尤其是晚餐量宜少,谚语有“少吃一口舒服一宿”之语,茶在临睡前不要饮,有吃夜宵习惯的要克服掉。在老人脾胃运化衰减的情况下,这种节食方法,胜于服药多多。

不得眠多由于生理功能低落,阴血不足,重在心脾肝肾,治在补气益血,壮水制火。

心脾血亏

临床所见,多梦易醒,醒后则难以入睡,心悸、神疲、饮食无味,舌质淡、苔白,脉象细弱。

是由于心脾亏损,脾失健运,则饮食减少,生化之源不足,相继出现血少气衰。

血少则心悸,多梦易惊,气虚则神疲乏力,故现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之征,治宜补养心脾,方取《济生方》归脾汤。成药补心丹,每服三钱,一日二次。

阴虚火旺

临床所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津少,或有心悸,健忘,腰酸,舌质红,脉象细数。

肾水,心火,在正常情况下,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水火相济,心肾相交,使人能按时入睡。

如肾阴不足,心火独亢,则心烦失眠。肝肾阴亏,肝阳独亢,则头晕耳鸣,健忘腰酸。

阴亏于下,虚火上炎,则口干津少,五心烦躁,舌质红,脉象细数,都是阴亏于下,虚火上炎之象。

治宜滋阴降火,方取《伤寒论》*连阿胶汤,水煎服。成药朱砂安神丸,每服10克,一日二次,开水送服。

痰热扰心

证见烦躁易惊,惊则醒而失眠、胸闷、口苦、或呕吐者,舌苔*腻,脉象滑数。

脾虚生湿,积湿生痰,积痰生热,因而易惊失眠,胸闷口苦、或呕吐,舌苔*腻,脉象滑数,乃痰热之象。

治法:化痰清热。方取《千金方》温胆汤加山栀。

治验举例:肖某某,男性,夜难安寐已久,乱梦纷纭,睡后易惊,每晚非服西药 物不能入睡,精神不振,易于烦躁,饮食乏味,食后则脘腹胀满不适,口干不欲饮水,舌苔*厚,左关脉滑,余部脉象虚小。

曾服酸枣仁汤一周未效。眠后易惊扰,为胆胃郁热,挟痰干扰心神,导致梦寐不宁。予以温胆汤加味,以清胆豁痰安神。

方:清半夏10克、广陈皮5克、云茯苓10克、炙甘草6克、枳实3克、竹茹10克、石菖蒲6克、*连1.5克。水煎服。

服药一周后,已不服镇静 即可入睡3~4小时,烦躁亦减,腹仍胀满不舒,舌脉如故,又以此方加减,服至月余,上症基本痊愈。

老友袁某谓:寇氏《衍义》云:*连与肉桂同用,能交心肾于顷刻。汪昂引之,日本汉医独称其神,傅青主治不寐,亦以交泰散为主,不论虚实,皆有水火既济之功。

温胆汤《千金方》无*连,可否以温胆汤原方送交泰散(各五分,糯米纸送),不妨常服。予服交泰散七年,七年内无杂病之苦。

饮食调摄

“饮食自倍,胃肠乃伤;膏粱之变,足生大疔;饱食太甚,肠澼为痔;饮食失节,损伤肠胃,始传热中,末传寒中。怒后勿食,食后勿怒,醉后勿饮冷,饱食勿便卧。饮酒过度,则脏腑受伤,肺因之而痰嗽,脾因之而倦怠,胃因之而呕吐,心因之而溺赤,大肠因之而泄泻。甚则劳嗽、失血、消渴、*疸、痔漏、痈疽,为害无穷。咸味则泻肾水,捐真阴;辛辣大热之味皆损元气,不可多食,饮冷餐寒,则寒内伤;多食凉水瓜果,则病泄痢、腹痛;夏走炎途,贪冻食冷,则病疟痢。”(《勿药元诠》)

若过食膏脂、肥腻,易蕴而生热,聚而为*,发为疔疮,并非

脚上生疔,言足以引起大疔。凡饮食失节引致的胃肠病,初多为实

证、热证,久则变为虚证、寒证,故云始传热中,末传寒中。中系

指中焦,中焦属脾胃。酒为饮料之一,少则养神,多则伤神,少则

兴奋,多则抑制。有节制地饮酒,有益于身心健康,若不知樽节,则贻害无穷,故古人把酒列为四害(酒、色、财、气)之首。固酒有助色壮欲的作用,故“佛家戒之”,谓其“酒能乱性”。五味各入其脏,如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酸入肝,咸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増而久,夭之由也”,五味可以养五脏,有时可以伤五脏。如过食咸可损肾阴,故肾病忌盐,多食盐可引起浮肿。中医认为“少火”(正常的火)可以生气,“壮火”可以“食气”,食气即耗气,所以辛辣大热之味,可损伤元气。故平素饮食要调和五味。

丨版权声明

⊙摘自《闻道宜生》选段。

⊙《闻道宜生》是初连辛、张福全等人新出版著作,其中记录了乔鸿儒老先生的日常札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f/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