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经历过,所以我懂,我知道必须得这么做。”每每回顾自己的扶贫之路,广州海关退休干部邱良炳很是自在。3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将家中大部分积蓄投入助学和扶贫事业中,累计捐资余万元,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帮扶大、中、小学生及教师人次。

这件在其他人看来不容小觑的大成就,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近日,邱良炳也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成为年全国海关系统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退休干部。荣誉加身,而邱良炳将之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仿佛众多人之中,非他做这事不可。

很少人知道,他是从海南省定安县新竹镇龙坤村一座泥坯小屋里,吃“百家饭”,一步一步走进大城市的。直到扎根广州,此前的一切努力和美好际遇才得到了回响。39年里,他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成为广州海关检验检疫一线排头兵,创造不凡业绩;找到人生的另一半成家立业,其乐融融,经济稳定。

人活到这地步,是不是就应该满足了,还是说能有更美好的事情可以实现?幸福的生活并不是人生的最高光。在邱良炳看来,当自己感受到从困境中脱离的可能性时,便有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回报曾经给予自己可能性的那片土地,并让正在遭遇困境的人们同样找到希望和温暖。

人生的伏笔:因为曾经经历,所以共鸣和改变

“我能体会处在困境的感受。”邱良炳不断地重复着“体会”“理解”等词语。这位操着海南方言的老人有着艰难的成长经历,如今回忆起来,却似轻描淡写。那时的龙坤村初冬如夏,郁郁葱葱,他的童年从一开始却是关关难过。在他6岁时,父亲危病去世,后来,母亲也患痨病离开。碾过谷子,睡过稻草堆……一切艰难就要开始时,村里的农户或给干粮,或帮忙照理,为他缝缝补补,吃上百家食。从小学到中学,他的学杂费和书本费也得到了学校的减免。

从村里到学校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溪,乘渡船每人要交5分钱。为了上学,邱良炳总是脱掉衣服直接下水探路,趟过小溪。在他的记忆里,那段日子虽然艰辛,但因为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怀,因此格外珍惜生活和学习的机会,学习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年,已高中毕业到林场当了工人的邱良炳得到了村里邻居的支持,被保送到华南农业大学。“我以前是个孤儿,如果没有*和人民的哺育,不可能有机会读大学,更不会有现在的好日子。从工作那天起,我就下决心要回报社会。”回忆起上大学那一天,邱良炳依旧感慨。

这些经历令他一直惦记着海南的老家。大学毕业后,邱良炳被分配到原广州检验检疫局工作,成为检验检疫专家。他告诉记者:“我总觉得,国家给我工资,其实就是乡亲们从前把钱一点一点‘存’在我这里,这是‘利息’,现在轮到我报恩了。”

20世纪90年代,邱良炳捐资为家乡修建出村的宽阔大道——这一举动只是开端。对邱良炳来说,知识真的改变了命运,而他也在不断搜寻着改变乡村命运的途径。年的春节,邱良炳踏上了回乡的路,一直想象着村里的巨大变化。万万没有想到,龙坤村依旧是那个贫苦的龙坤村。

村里不仅荒凉,而且从年邱良炳离开进入大学后,龙坤村再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甚至有众多孩子没有机会读上中学。邱良炳对此忧心忡忡,一个想法渐渐萌生:“教育就有可能带动村里的人走出困境,一定要让孩子们得到学习的机会。”

改变的命运:教育带来希望,基金会灌注社会爱心

一个人能资助三四个孩子上学,却始终资助不了整个村落。邱良炳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法子——创办“邱良炳教育基金会”。他向村里的乡亲们承诺,自己出第一笔资金1万元,每年还至少捐资元补充教育基金会,资助那些因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学生。

“让大家一起掏口袋吧。”邱良炳说,他希望自己的善行引来更广泛的爱心,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一同捐资,资助困境儿童。但是,对于月薪仅三百元左右的邱良炳来说,一万元无疑是个大数目。为此,邱良炳用了近7年时间省吃俭用,精打细算,总算筹足了启动资金。年7月1日,邱良炳教育基金正式启动。他回忆道,自己踏遍全村87户人家,宣传读书的重要性。

在邱良炳看来,教育基金的钱都源于爱心人士,一定要用到刀刃上。据了解,该基金会设立了相关章程和奖项,奖励龙坤村出生的“尖子生”、支持教育的家长以及教学效果优异的龙坤村教师。他告诉记者:“要改变现状,不仅要资助学生,还要激发学生读书的斗志和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钱撒在这些地方,是能开出花来的。”邱良炳自豪地告诉记者,没多久后,村里又出了一个大学生——王谷(化名)。女大学生王谷在中学时差点因为家里的贫困而辍学,所幸得到及时的资助,走上了大学的路,毕业后凭借一技之长扎根城市,从事财务工作。

不只是王谷,后来,还有的孩子考上博士研究生,至今还与邱良炳保持通信和交流。邱良炳说,孩子们有了机会,就能找到绽放的春天:“很多孩子逢年过节都会给我送上祝福,还表示希望学成后为村里也贡献一分力量。”

邱良炳说,和独自掏钱“养活”整个村不一样,基金会的重点在于打动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心,掏开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口袋。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个成功的个案,不仅仅邱良炳看在眼里,许多社会爱心人士同样看在眼里。

“大家知道你曾经的经历,也知道你做的事情是真的带来改变,自然会掏钱支持。”在邱良炳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助学事业。目前,定安县成立了15个教育基金会,新竹镇成立了6个村级教育基金会,龙坤村实现了适龄儿童上学率和小升初的升学率“双%”,定安县的高考本科上线率也在逐年提高。

村里的变化:种起了槟榔树,产业扶贫和教育两不落

值得一提的是,邱良炳教育基金会发展日渐稳定。随着时间流逝,邱良炳离退休时间越来越近,却有了新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f/11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