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6/5629059.html

全文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脑洞决定消化速度!

小编观念:论文要读精品的,糖尿病辨治要看完整的!

施今墨诊疗糖尿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作者/庞博1赵进喜2王世东2傅强2张亚欣2宫晴2

3创十纲辨证,注重气阴

施今墨先生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辨证施治发展,然中医传统的八纲辨证尚不足以概括临证之状况强调气血辨证,由此创立以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八纲的十纲辨证方法。这种学术思想源于《*帝内经》,同时受到清代名医孙一奎、张璐重视阴阳气血调和思想的影响。如《素问·举痛论》有“百病生于气”之说。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三焦相火篇议》中有关于阴阳、表里、气血关系的论述:

不难看出其认为阴阳是高于气血、表里一个层次的辨证纲要的思想。

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施今墨先生不完全从阴虚燥热立论,其发现糖尿患者大多具有气短神疲、不耐劳累、虚胖无力或日渐消瘦、容易感冒等正气虚弱的征象,说明糖尿患者尽管多饮多食,但大量饮食进人体内后,没有为人体所用,血糖是饮食所化之精微,蓄积过多则随小便排出体外,系由于脾失健运,精气不升,生化无源的气虚所致。因此,他认为糖尿病以气阴两虚证为多,治疗时除滋阴清热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一环。这种对于气阴两虚的辨识实际上源于其气血辨证和以阴阳为总纲的十纲辨证思想。

施今墨先生认为古人所谓之消渴病,即近世之糖尿病也,旧论“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脂膏为下消,其成消之因,由于多炎,上消为燥在上焦,治宜流湿以润其燥,中消为胃中热,治以疏利陈气,甘辛降火之剂,下消为肾气不管摄津液也,治以甘苦泻热补水剂”之说在临床上殊觉不甚适意,于是援引西医相关论述以解释糖尿病的发病与治疗,提出“中西医界,治法一同,并非机相异也”,并结合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唐祠部李郎中论消渴病者,肾虚所致,每发则小便甜”的论述,证明我国唐宋时对于消渴病之糖尿症状已有明确记载。施今墨先生认为虽然消渴病症状表现不同,可分为三消,但其实病机有共同之处,正所谓标虽有三,其本为一也。

4寒热虚实论治经验

5双药并书,创施氏药对

施今墨先生精于辨证,善于用药。尝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理,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遂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古人原以单味药立方,即谓之单方,后来体会出药物之配合运用,较之单味药增强疗效,所以后世才有七方之分类,充分体现出药物配伍的功效。施今墨先生云:“我们治病就是要用药物的阴阳平衡,来达到体内的新的阴阳平衡。”其处方时,常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之配伍应用。其间有起到协同促进作用以增强疗效者,有相互制约、相互拮抗以消除其副作用专取所长者,有相互依赖、相互转化以抑其短而扬其长,产生新的治疗作用者,皆称之为对药。也有学者认为施氏药对名为用药,实为用方,如祝谌予先生云:“世人只知施老善用对药,而不知施老不但善于用药,更精于用方!施老的对药表面上看是一对一对的药物,实际上是许多小方和名方的精华。”

施今墨先生治疗消渴病最 的药对即为*芪伍山药,苍术配元参,认为其有降低血糖、减除尿糖之功,其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多加用这两对药味。施今墨先生云:

在临证治疗消渴病时施今墨先生还习用乌梅、五味子相伍,酸敛益阴止汗;绿豆薏、薏苡仁相伍,清热解*、健脾助运;瓜蒌子、瓜蒌根相伍,清肺润燥、生津止渴兼以通便;玄参、麦冬相伍,金水相生、滋阴润燥、生津止渴;金石斛、鲜石斛相伍,益胃生津、养阴清热、肺肾同调;沙蒺藜、白蒺藜相伍,一走一守、补益肝肾、散风明目;蚕沙、皂角子相伍,一升一降、升清降浊、消胀软便等。亦常于方中加猪、鸡、鸭胰脏等物,以脏养脏,是属脏器疗法。

施今墨先生认为在消渴病治疗中亦存在一些禁忌,如糖尿病兼有胃肠病者,不宜妄用消导诸药,如槟榔、神曲之类。因胃肠正气已弱,若再施以克伐,即犯虚虚之戒。宜用健脾胃药,如人参、*芪、白术等,使脾胃功能健全,正气充沛,邪退身安。再如巴戟天、补骨脂、干姜、附子等温燥药,宜慎用之,临证应用须仔细辨证。

总而言之,施今墨先生认为辨治糖尿病根据临床之证,有宜寒、有宜热,有宜健脾多于滋肾,有宜养阴多于益气,比例安排恰当,疗效方高。处方用药,宜为活用,切忌偏一,阳性药中少加阴性药,阴性药中少加阳性药,则协调阴阳,主次分明,其效益彰。

参考文献:庞博,赵进喜,王世东,傅强,张亚欣,宫晴.施今墨诊疗糖尿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J].世界中医药,,01:60-63.

文章来源:世界中医药杂志

图文排版:元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nglanga.com/blcf/10782.html